荏苒春三月,声声何处寻。
艰难悲故国,激烈动归心。
血染红英乱,身藏绿树深。
欲归归未得,故故傍人吟。
这首诗的标题是“子规”,它描绘了一只杜鹃鸟在春天里鸣叫的情景。下面是逐句释义:
- 子规(zǐ guī):杜鹃,又名布谷,是一种喜欢夜啼的鸟类。
- 荏苒(rěn rǎn)春三月:春天渐渐过去,时间流逝。荏苒,缓慢、不经意的样子。
- 声声何处寻:到处寻找声音的来源。声声指的是杜鹃的叫声,何处寻则是在询问声音从哪里传来。
- 艰难悲故国:形容国家遭遇困难和悲伤。艰难,困难;故国,旧的国家或家园。
- 激烈动归心:强烈的情感触动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激烈,强烈;归心,回到家乡的心情。
- 血染红英乱:红色的花朵被鲜血染红,显得混乱。这里比喻杜鹃的啼声如同血一般浓烈。
- 身藏绿树深:杜鹃隐藏在深深的绿色树木之中。身藏,隐蔽;绿树,绿色的树木。
- 欲归归未得:想要回到故乡却未能成功。欲归,渴望返回;未得,未能实现。
- 故故傍人吟:不断重复地模仿别人的歌声。故故,不断地;傍人,指旁边的人。
译文:
春天渐渐逝去,鸟儿的声音四处寻觅。
国家遭遇困难,心中充满悲伤。
红色花朵被血染红,变得混乱。
鸟儿隐藏在深深的绿色树木中。
想要回到故乡却未能成功,不断模仿别人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以杜鹃鸟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和对祖国命运的关注。诗的开头两句“荏苒春三月”点明了时令,接着“声声何处寻”表达了诗人对杜鹃声的好奇与追寻。然而,随着诗句的进展,“艰难悲故国”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对国家的担忧。接下来的“激烈动归心”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绪。
在最后两句中,“血染红英乱”和“身藏绿树深”运用了生动的意象来表达杜鹃鸟的行为和栖息环境。而“欲归归未得”以及“故故傍人吟”则展现了诗人无法摆脱的情感纠葛和孤独感。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和情感的紧密结合,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感情世界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