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庐山不是僧,斯言斯语亦何曾。
珙今兴尽还归去,五老依前倚碧层。

送珙上人之庐山

不到庐山不是僧,斯言斯语亦何曾。

珙今兴尽还归去,五老依前倚碧层。

注释:

  1. 不到庐山不是僧: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没有到过庐山的僧人就不是真正的僧人。
  2. 斯言斯语亦何曾: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所说的那些言语和话语又有什么意义呢?
  3. 珙今兴尽还归去:珙,即张珙;这里是指张珙。兴,兴趣、爱好;尽,竭尽。指张珙已玩尽庐山的美景,兴致阑珊,于是回到原地。
  4. 五老依前倚碧层:五老山,在江西九江,因山上有五老峰而得名。“碧”是形容山峰的颜色,也暗含了山峰苍翠欲滴的感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之作,通过描述庐山的美景以及送别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佛教修行的理解和感悟。
    首句“不到庐山不是僧”,是说没有到过庐山的僧人就不是真正的僧人。这里的“庐山”不仅是一个地理位置的名字,更代表了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达到内心的平静和清净。只有真正到了庐山的人,才能真正领略到佛教修行的真谛,从而成为真正的僧人。
    次句“斯言斯语亦何曾”,是对前一句的反问和深化。诗人认为,即使你说了很多关于佛教修行的话语,但这并不代表你已经真正理解了佛教修行的意义。因此,他提醒人们要真正理解佛教修行的含义,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第三句“珙今兴尽还归去”,是说张珙已经玩尽庐山的美景,兴致阑珊,于是回到原地。这里的“兴尽”一词,既表示了张珙对于庐山的游览已经达到了尽头,也表示了他对于这次游览的满足和喜悦。同时,这也暗示了他对下一次旅行的期待和憧憬。
    尾句“五老依前倚碧层”,是说五老山依然巍峨耸立在碧绿的山峰之上。这里的“五老”指的是传说中的五位仙人,他们曾在五老山上修炼成仙。诗人用“依然”一词,表达了对五老山永恒不变的赞美和敬仰,同时也寄托了他对朋友未来的美好祝愿和期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