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皴拄杖子,非长亦非短。
东行西行处十分着力,归家稳坐时一味不管。
着力处是我同流,不管时吾之道伴。
且道伴同流是一是二,见成公案。
【注释】
鳞皴:指龙鳞的纹路。拄杖子:拄杖,手杖;子,古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儿子或儿子辈。
“非长亦非短”:不是长也不是短。
“东行西行处”:无论向东还是向西行走之处。
“十分着力”:非常努力。
“归家稳坐时”:回到家里安心坐下时。
“一味不管”:全不在意。
“同流”:随波逐流。
“我之道伴”:我的道路和方向。
“见成公案”:现成的公案。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作者通过描述一个人的行为方式,表达自己对于人生道路和方向的思考。首句“鳞皴拄杖子”,用“鳞皴”形容拄杖子的纹理,形象地描绘出了拄杖子的特点,同时引出了下一句“非长亦非短”。这句诗表达了一种矛盾的心态,既不是长久也非短暂。这种矛盾的心态反映了人生道路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接下来的两句“东行西行处十分着力,归家稳坐时一味不管”进一步描绘了这个人在不同场合的表现。他无论是在东行还是西行的时候都非常努力,但回到家后却全不在意一切。这两句诗揭示了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和场合下的不同表现,以及他对于人生的不同态度。
最后两句“着力处是我同流,不管时吾之道伴。且道伴同流是一是二,见成公案。”则是作者对人生道路和方向的思考。他认为人生的道路就像一条鱼,时而随波逐流,时而逆流而上。在这个过程中,他始终跟随着自己的内心和道路,而不是被外界所左右。这里的“见成公案”可以理解为现成的公案或者答案。这句话意味着,只要遵循自己内心的道路,就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整首诗通过对一个人的行为和心态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道路和方向的思考。它告诉我们,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充满了变化和不确定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跟随自己的内心和道路,而不是被外界所左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