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时默,默时说。
处处投机,门门合辙,正是虚空里钉橛。
注释:说的时候沉默不语,沉默的时候又说。
处处投机,门门合辙,正是虚空里钉橛。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偈颂诗,通过描述一个人说话时默不作声,沉默时又说的行为,来表达一种空虚和矛盾的状态。这种状态就像是在虚空中钉钉子一样,无论在哪里都能遇到合适的时机和环境,但最终却无法实现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因此,这首诗的寓意就是告诫人们要脚踏实地,不要空谈虚无。
说时默,默时说。
处处投机,门门合辙,正是虚空里钉橛。
注释:说的时候沉默不语,沉默的时候又说。
处处投机,门门合辙,正是虚空里钉橛。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偈颂诗,通过描述一个人说话时默不作声,沉默时又说的行为,来表达一种空虚和矛盾的状态。这种状态就像是在虚空中钉钉子一样,无论在哪里都能遇到合适的时机和环境,但最终却无法实现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因此,这首诗的寓意就是告诫人们要脚踏实地,不要空谈虚无。
【注释】 达磨:梵语Dharma,意译“道法”、“佛法”。本诗是诗人对禅宗六祖惠能的赞颂。达磨祖师,即禅宗五祖弘忍大师的弟子慧能在韶州(今广东韶关)曹溪(今广东省曲江县东南)创立了南宗禅。 跨水行人语不符,绝江足踏一茎芦。 跨过江河的行人说的话不合时宜,脚踩着一根芦苇过长江。 此时独自栖栖去,今日人将入画图。 此刻他独自离去了,而人们今天却要把他作为画作来画。 【赏析】 《达磨祖师赞》
【注释】 顶:头顶。阿弥:即阿弥陀佛。不假:不需要。缨珞:古代的装饰品,这里指花冠和璎珞等。孤然:孤独的样子。次第:依次,一一对应。无:没有。次第观之:依次观察。抱膝:双膝紧抱。安闲:悠闲自在。大自在:非常自在。 【赏析】 《藕丝观音赞》,是一首颂扬观音菩萨的赞歌。全诗用顶戴、肩披、抱膝、大自在四个关键词来赞美观音菩萨。 顶戴阿弥,不假花冠之累累(头顶着阿弥陀佛,不需要花冠的层层叠叠)。顶戴
诗句释义 1. "一叶莲舟泛渺弥":描述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画面——一艘小舟在水面上漂浮,如同一片莲花。这里的“渺弥”意味着水面的广阔和平静,与莲舟形成了一种静谧和谐的景象。 2. "诵观音也戴阿弥":这句诗表达了对观音菩萨的虔诚敬仰。在这里,“诵”可能指的是诵读经文或咒语,而“观音”是佛教中慈悲救苦、普度众生的菩萨之一。同时,“阿弥陀”是观音菩萨的另一个称呼
【注释】 小师:小和尚。正恭:是作者的法号。松源:地名,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北,为天台宗五山之一。掩室:即“掩关”,指隐居修行。师山行图:指描绘山水画,师,从师学习。请赞:求得赞赏。不肖孙:不好的后代子孙。三昧门:佛家语,指心地清净的境界。自:自己,指自己。入深村:进入深山村落。草离离:草木繁茂的样子。风前:风吹过来的时候。杨岐:古地名,在江西吉安府永新县南。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布袋的外表和内在,以及布袋的行为举止。 一、注释 1. 矬:指身体矮小。 2. 肥:指肥胖。 3. 痴:形容愚蠢。 4. 肩驼背负:形容布袋的身体形态。 5. 或徐或驰:形容布袋行动时的速度和节奏。 6. 回头处:布袋在某个地方回头。 7. 微笑时:布袋笑的时候。 8. 此意明明说向谁:布袋在表达某种意思时,明确指向了某个人。 二、赏析
小师正知画师顶相请赞高厚同源,万殊一体。 这是一首描述自然景象的诗,首句“高厚同源”描绘了山峦叠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次句“万殊一体”则进一步强调了大自然的和谐统一。 卓尔何来,湛然非止。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那些壮丽的景象是如何形成的呢?又是如何保持永恒的?诗人通过提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大自然奥秘的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览蜀天云,挹龙渊水。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正观”和“真闻”的,通过对比春雪和秋云,以及画工作汝汝即我,居士识吾吾非君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于真理和存在的理解。 让我们来解析这首诗: 1. 水中之月,镜里之形。 - “水中之月”象征着虚无的存在,无法触及,只能通过镜子看到其倒影。 - “镜里之形”则表示通过镜子看到的物体只是它的映像,并非真实的存在。 2. 一顶春雪,半肩秋云。 - “一顶春雪”意味着短暂的存在
自在观音赞 日高花影重,风暖鸟声碎。 在在圆通门,门门观自在。 宝陀峰顶较些些,片月分辉照沧海。 注释: 1. 日高花影重:太阳升高,花影更加浓重。 2. 风暖鸟声碎:春风和暖,鸟叫声也变得细碎而悠扬。 3. 在在圆通门:到处都在圆通门这个地方。 4. 门门观自在:处处都可以看到自在观的修行者。 5. 宝陀峰顶较些些:宝陀峰顶相对较小,但仍然有值得一看的地方。 6. 片月分辉照沧海
这首诗通过描述文殊菩萨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的理解和信仰。 第一句:“披草衣,执具书。”描绘的是文殊菩萨的形象,他身穿草衣,手中拿着佛经,象征着他的修行和智慧。 第二句:“面不洗,头不梳。”这句话是对文殊菩萨形象的进一步描绘,他的脸上没有清洁的痕迹,头上也没有梳理整齐的头发,这象征着他的超脱和自在。 第三句:“是文殊,非文殊。”这是对前两句的解释,他认为这个文殊菩萨并非普通的文殊菩萨
【注释】 清空片云,古潭万象。 清空:指水墨画中的空白部分。 片云:指画中的云彩。 古潭:指水墨画中的形状各异的山石、树木等,如深潭、浅潭等。万象:指各种景物和景象。 飘然何来,湛然何往。 飘然:形容云彩轻盈飘逸的样子。 湛然:形容山水景色清澈明净的样子。 识则不识,知而无知。 认识它的人不会感到陌生或不相识,但只有真正了解它的人才会明白其中的内涵。 铁壁银山,挨开者谁。 铁壁
这首诗的原文是: 风磨湛湛真空体,雨洗如如法界身。 大地山河并万象,今朝与佛共生辰。 逐句解读: - 「风磨湛湛真空体」:「风磨」比喻佛法的教诲如同风磨石般不断地磨砺人心,使其达到清净无暇的境界。这里的「真空体」指的是一种超越世俗、纯净无瑕的状态,是佛教中描述最高境界的一个概念。 - 「雨洗如如法界身」:「雨洗」则比喻佛法的教诲如同雨露般滋润万物,使众生的内心得到净化和提升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1. 十一十二,无处回避。 十一、十二指的是数字“十一”,而“无处回避”则表达了一种无法逃避或躲避的状态。 2. 十四十五,充塞寰宇。 十四、十五是数字“十四”,而“充塞寰宇”则意味着无处不在,遍布整个世界。 3. 者边那边,或去或住。 这里的“者边”和“那边”都是指代某个地方或区域,“或去或住”则表达了一种不确定性,即这个地方或区域可以前往也可以不前往。 4. 一箭上红心
【注释】 大厦:这里比喻国家的基业。 支:支撑。 巨舟:大船,比喻国家的治理。 集:聚集。 复:又(同“副”)。 同心:心意相同。 南北东西:泛指各地。 利:顺利。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比喻,赞美国家基业的稳固和治理国家的人才济济。首句说国家基业如同高耸入云的大厦,不是一棵大树所能撑起的。接着以大船喻国政,说国家治理需要众人共同努力才能成功。最后两句进一步点明,只要大家齐心协力
久晴不雨则旱,旱固可忧。 久雨不晴则涝,涝亦可忧。 不旱不涝,尤为可忧。 不曾下得春时种,空向田头望有秋。 诗句释义与翻译: 1. 久晴不雨则旱:“久晴不雨”指的是天气长期晴朗没有降雨,“则旱”则是结果,即干旱的情况出现。这里的“旱”是指严重的干燥和缺水。 2. 旱固可忧:“固”表示肯定的意思,“可忧”表示担忧或忧虑。这句话表达了长期的干旱情况确实令人担忧。 3. 久雨不晴则涝:与前句类似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的意境和内容: 第一句: 犀牛扇子破多时,全暗全明。 - 注释:比喻某种情况或问题长期存在,始终不明不白。 - 译文:就像犀牛的毛被撕裂一样,事情已经困扰了很长时间,结果却是完全的黑暗与明亮并存。 第二句: 问著元来总不知,最为亲切。 - 注释:尽管困惑却始终无法解决,反而更显得亲近和真实。 - 译文:对于这个问题,我从未真正知道答案,但它却是最接近真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