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言不及。
见利忘锥,何得何失。
拈起放下,翘足而立。
文殊维摩,鎗箭交击。
果不可当,一掌推出。
纵是舜若多神,额头也须汗出。
诗句解释
1 颂古二十一首 其四:这首诗是赞美古代智者的诗歌,共有二十一首。
- 见利忘锥:看到了利益就忘记了自己的本分(比喻看到有利的机会就忘了本职)。
- 何得何失:得到了什么失去什么。
- 拈起放下:拿起又放下,形容做事犹豫不决。
- 翘足而立:翘着脚站着,形容等待或焦急不安的样子。
- 文殊维摩:文殊菩萨和维摩诘居士,都是佛教中著名的高僧。
- 鎗箭交击:比喻双方激烈交战或争论。
- 果不可当:最后的结果是不可抵挡的。
- 一掌推出:形容力道极大,能够一掌推开任何东西。
- 纵是舜若多神:即使像舜这样有众多神力的人也抵挡不住。
- 额头也须汗出:形容非常紧张或困难的情况。
译文
见到利益便忘记自己的职责,这是怎样得到的又是怎样失去的?总是拿起又放下,翘着脚站在原地不前。文殊菩萨和维摩诘居士,他们都在争论中交锋。最终的结局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抵挡的,就像一掌就能推出那样强大。即使是像舜这样的神人,面对这种情况也会感到压力山大。
赏析
此诗通过描述一系列场景和人物来表达一种哲理思想。诗人通过对比不同的角色(如文殊菩萨、维摩诘居士等)来强调“见利忘本”和“执念难断”的主题。通过这种对比和冲突,诗人揭示了人们在追求利益时容易忽视本质和原则的问题。同时,诗人还通过描绘各种人物的反应和行动,展示了不同人在面对困境时的不同态度和能力,从而进一步加深了这一主题的表达。整体上,此诗以生动的场景和深刻的寓意,传达了一种关于人性与命运的思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哲学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