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王不自明,便被六贼扰。
见色已昏迷,闻香即颠倒。
功德与法财,尽底遭劫了。
只因无慧力,贫穷三恶道。
诗句释义:
- 心王不自明,便被六贼扰。
- 心王: 指的是心的主宰或中心,这里指内心的本源或真实自我。
- 不自明: 表示内心没有明确的认识或了解。
- 六贼: 是佛教用语,指心中的六种烦恼,即贪、瞋、痴等六种烦恼,也指诱惑人的外物。
- 便被六贼扰: 表示这些烦恼不断地干扰和影响人的内心,使得原本的心王不能得到安宁。
- 见色已昏迷,闻香即颠倒。
- 见色已昏迷: 见到美丽的事物时,人往往感到迷惑,无法自持。
- 闻香即颠倒: 闻到芳香的气味时,人往往会感到心神不宁,甚至失去理智。
- 这两种描述都表达了外物对人内心的影响,以及人在面对诱惑时的迷失和困惑。
- 功德与法财,尽底遭劫了。
- 功德: 佛教中善行的总称,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七种美德。
- 法财: 指通过修行获得的财富和地位。
- 这句话表明,虽然拥有功德和法财,但最终也会遭受破坏和丧失。
- 只因无慧力,贫穷三恶道。
- 慧力: 智慧的力量。
- 贫穷三恶道: 佛教中的三种恶劣的死亡方式(即生、老、病、死),分别代表畜生、饿鬼和地狱。
- 这句话强调了缺乏智慧会导致贫穷,而贫穷又会带来三恶道的厄运。
译文:
心王不自明,便被六贼扰。
看见美丽的事物就感到困惑,闻到芳香就神志恍惚。
拥有功德和法财却最终被破坏,只因缺乏智慧力量。
贫穷又带来三恶道的苦难,生命终将面临终结。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内心的描述和对外物的描绘,反映了人们在面对诱惑时的迷茫和困惑。诗人用“六贼”和“三恶道”等佛教用语,形象地描绘了内心的挣扎和外界的干扰,揭示了人性中的贪婪、愚昧和无知。同时,这首诗也传达了佛教中对于因果循环和轮回转世的观念,认为人的命运受到前世行为的影响,今生的行为也将决定来生的命运。最后,诗人以“因不明”结尾,警示人们要珍惜当下,明心见性,避免陷入无尽的痛苦和轮回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