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询诸友,踏破草鞋。
绝学无为,坐消日月。
凡前易脱,圣解难忘。
但有纤毫,皆成渗漏。
可中为道,似地击山。
应物显形,如驴觑井。
纵无计较,途辙已成。
若论相应,转没交涉。
勉诸仁者,莫错用心。
各自归堂,更求何事。
解析与释义
第一句:南询诸友,踏破草鞋。
- 关键词:“南询”指的是向南询问,可能是指向有学问或经验丰富的人寻求指导和帮助。“踏破草鞋”形容为了获取知识,不辞劳苦地四处求教。
第二句:绝学无为,坐消日月。
- 关键词:绝学指放弃一切学问,无为之治则是一种无为而治的态度。这两句表达了一种对世俗功名的超越和超然物外的态度。
- 赏析:这句表明了诗人对现实名利的超然态度,认为真正的学问不在于外在的成功,而是在于内心的修养和平静。
第三句:凡前易脱,圣解难忘。
- 关键词:凡人容易摆脱困扰,圣人的理解难以忘怀。
- 赏析:这句话揭示了两种人生境界的区别。普通人可能通过努力能够克服困难,但圣人的境界在于理解事物的本质,这种理解是深刻的,不易遗忘。
第四句:但有纤毫,皆成渗漏。
- 关键词:“纤毫”指的是非常微小的部分,”渗漏”意味着任何小问题都可能成为问题的源头。
- 赏析:这句话提醒我们要小心谨慎,即使是最小的疏忽也可能引发大问题。
第五句:可中为道,似地击山。
- 关键词:“可中”可以理解为正确中肯,”地击山”形象比喻了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可以轻易地克服困难。
- 赏析:这句强调了正确的方法或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第六句:应物显形,如驴觑井。
- 关键词:“应物”意为顺应万物,“驴觑井”则是说像驴看到一口井一样,只看到眼前的一小部分。
- 赏析:这句诗用寓言的方式表达了看待事物的局限性。
第七句:纵无计较,途辙已成。
- 关键词:“计较”即考虑和计算。
- 赏析:这句话意味着即使不去过多考虑问题,事情的发展路径已经确定。
第八句:若论相应,转没交涉。
- 关键词:”相应的”可能是指在某种情况下的反应,”转没交涉”表示一旦涉及到实际的互动或对话,就失去了原有的轻松或自由。
- 赏析:这反映了在特定情境下,原本的从容态度可能会转变为紧张或焦虑。
第九句:勉诸仁者,莫错用心。
- 关键词:”诸仁者”是对有仁心之人的一种称呼,”莫错用心”则是劝诫大家不要误用心思。
- 赏析:这句话鼓励人们保持理智和清醒的判断,不要因为感情或情绪影响决策。
第十句:各自归堂,更求何事。
- 关键词:”归堂”意味着回到自己的位置,”更求何事”则是问自己还需要做什么。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放下追求的心态,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和位置后,就不再需要过多的追求。
整体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生活、学习、处世等不同方面的观察和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智慧的领悟。每一联都以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奥的道理,通过对比、象征和寓言等方式,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这些原则。诗人倡导的是一种淡泊名利、注重内在修养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事物本质的深入理解和把握。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