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杀南山老大虫,行人从此路头通。
年来猎犬浑无用,卧对千峰与万峰。
【注释】
射:箭。通嗣:即李通嗣,字子远,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唐懿宗咸通年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
南山老大虫:指老虎,古人常称“山中大虫”或“山林之虎”。
路头:指路口处。
猎犬浑无用:打猎的猎犬毫无用场。
卧对千峰与万峰:卧着面对无数的山峰。
【赏析】
诗人李通嗣,字子远,陇西成纪人,曾于咸通年间中进士,任监察御史。他酷爱自然,经常到山野之中去游历,写下了不少反映山间生活的作品。这首诗是其代表作之一。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射杀南山老虫后,行人从此路通过的情景。“射杀”,即“一箭射杀”。这里说老虎虽被射死,但人们仍得从它的身边走过。这一句既写出了老虎的凶猛,又表现了作者在大自然中自由行动的喜悦。接着,诗人写到猎犬毫无用处。这里运用反衬的手法,将猎犬和老虎作了对比,说明尽管有了猎犬的辅助,但老虎依然凶猛,无法驯服。
最后两句写自己卧着面对千峰万峰时的感受。诗人在野外,面对高山深谷、茂密林木,心旷神怡,感到十分畅快。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由于战争动乱,人民流离失所,到处是荒凉破败的景象,而大自然却依然生机勃勃,充满了活力。
此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画面,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情感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