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鸣竹爆惊人耳,大洋海底红尘起。
家犬声狞夜不休,陆地行船三万里。
坚牢地神笑呵呵,须弥山王眼觑鼻。
把我东行却向西,南山声应北山里。
千手大悲开眼看,无量慈悲是谁底。
诗词原文:
柴鸣竹爆惊人耳,大洋海底红尘起。
家犬声狞夜不休,陆地行船三万里。
坚牢地神笑呵呵,须弥山王眼觑鼻。
把我东行却向西,南山声应北山里。
千手大悲开眼看,无量慈悲是谁底。
注释:
-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大通所作,描述了海上的奇特景象和佛教的教义。
- “柴鸣竹爆惊人耳”描绘了海上的风声和竹子爆裂的声音,声音之大足以让人震惊。
- “大洋海底红尘起”则形象地描述了海面下的世界,充满了红尘(人间烟火气)。
- “家犬声狞夜不休”可能是对海中生物的描述,如海豚等,它们的叫声给人一种凶狠的感觉。
- “陆地行船三万里”可能是指船只在海上航行的距离,表达了大海的辽阔。
- “坚牢地神笑呵呵”是对佛教中的一种说法,表示坚固不动摇的意志。
- “须弥山王眼觑鼻”是说佛教中的一座名山——须弥山王,它的眼睛正在注视着我们。
- “把我东行却向西”可能是在描述一种错觉,使人感觉好像从东方出发却走向西方。
- “南山声应北山里”可能是在形容声音传播的方向性,即声音会从南边传向北方。
- “千手大悲开眼看”是对佛教中千手观音的形象描写,千手观音有一千只手,每一只手都代表着不同的悲愿。
- “无量慈悲是谁底”则是在询问慈悲的力量究竟来自何处,表达了对佛法深厚的信仰。
赏析: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海上的自然景观与佛教教义的融合。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富有哲理的句子,传达了对佛法深沉的敬仰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海洋意象、动物象征和佛教术语,形成了一幅既宏大又细腻的画面,让读者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佛法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