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得斑斑急上弦,吼风一镞去惊天。
近前子细来观觑,谁把蓝田石射穿。

诗句原文:

认得斑斑急上弦,吼风一镞去惊天。

译文:

在这首《颂古》诗中,释昙贲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箭矢上弦的瞬间和射出时的气势:“认得斑斑急上弦”形容箭矢迅速上弦,准备发射;“吼风一镞去惊天”则形象地描绘了箭矢射出时的气势如雷、震撼天地。诗人对这一场景的关注和好奇通过“近前子细来观觑”得到了表达,而最后的反问“谁把蓝田石射穿”则揭示了这首诗的深层含义。蓝田石,又称蓝田玉,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美玉,以其质地细腻、色泽鲜艳而闻名于世。诗人通过使用“蓝田石”这一比喻,不仅展现了箭矢的力量和速度,也暗示了其精准和高效。

注释:

  1. 认识:指辨认或识别,此处用来形容箭羽的斑驳色彩。
  2. 急上弦:箭矢在弓弦上快速拉动,为射出做好准备。
  3. 吼风:形容箭矢发出时如同狂风般的声音。
  4. 一镞:箭头,这里指箭矢。
  5. 惊天:形容箭矢射出时的威力巨大,能惊动天地。
  6. 观觑:仔细观察。
  7. 蓝田:地名,位于今陕西省蓝田县,因出产优质玉矿而得名。
  8. 射穿:穿透物体,这里指箭矢穿透目标。
  9. 赏析: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评价。

赏析:

释昙贲的这首诗通过对箭矢上弦、射出和击中目标的生动描绘,展现了箭矢的强大力量和精准度。首句“认得斑斑急上弦”直接点明了箭矢的紧张状态和即将发射的动作,“斑斑”二字形容羽毛上的花纹清晰可见,给人一种箭矢准备就绪的感觉。“吼风一镞去惊天”进一步描绘了箭矢射出时的气势,仿佛有呼啸之声,直冲云霄,足以震惊天地。这种夸张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让读者能够感受到箭矢的速度和力量。

最后两句“近前子细来观觑,谁把蓝田石射穿”则转向对结果的好奇和探寻。诗人不仅观察了箭矢的动作,还试图寻找射出它的源头,即“谁把蓝田石射穿”。这里的“谁”既指射箭者,也可能隐含着诗人自己的疑惑或思考。这种设问的方式使诗歌具有了更深的思考空间,让人不禁思考箭矢背后的寓意及其与蓝田石的象征意义之间的关系。

释昙贲的《颂古二十七首 其十》不仅是一首描绘箭矢射击过程的诗作,更是一首充满象征意义的艺术品。通过对箭矢的描述,诗人展现了自然界的力量和人类对于这种力量的敬畏与利用。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释昙贲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深邃的意境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