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前题一篇,无限措大失平仄。
长沙一只眼长长,今古何曾有踪迹。

【注释】:

黄鹤楼:位于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长江南岸。

颂古:指对历代诗人的诗作进行评论。二十七首,共27篇,每篇都以“颂”为题。

颂:赞美。

失平仄:不符合平仄格律。

长沙一只眼:传说中,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有一首《咏怀古迹五首》之一:“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其中就有“画图省识春风面”,而杜甫又常自比作“东风”和“西风”,故称画中的“春风吹拂”为“一只眼”。

长长:形容杜甫眼睛深陷,目光炯炯有神。今古:指古今中外,这里指的是从唐至今。何曾有踪迹: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四处漂泊,没有固定的居住地,所以没有留下足迹。

赏析:

此诗是元代杨载的《颂古·黄鹤楼前题一篇》,这首诗是对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进行评论,共有27篇。每篇都以“颂”为题,表达了对杜甫诗歌艺术成就的赞叹之情。

首句“黄鹤楼前题一篇”,描绘了一幅黄鹤楼上题写诗文的画面,黄鹤楼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自古以来就吸引了无数文人骚客前来游览、吟咏。而杜甫作为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其诗作更是受到了人们的高度赞誉,因此在这里留下了他的一首诗。

接下来一句“无限措大失平仄”,则揭示了杜甫诗歌的独特风格。杜甫的诗风豪放不羁,语言生动有力,但往往过于直白,缺乏曲折的韵味。这种豪放的风格在后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推崇,但也有人认为这种风格过于粗犷,不够细腻。

第三句“长沙一只眼长长,今古何曾有踪迹”,则是对杜甫诗歌的另一种看法。有人认为杜甫的诗歌虽然豪放,但缺乏精细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因此难以与古代其他诗人的作品相媲美。然而,这也反映出了人们对杜甫诗歌的独特理解和评价。

这首诗通过对杜甫诗歌的评价,展现了元代文人对于文学艺术的独到见解和审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唐代诗歌的繁荣和发展,以及后世对其不断传承和发扬的过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