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山漠漠尽烟霏,四面楼台白鸟稀。
芳草年年湖上路,柳花风送钓船归。
【注释】晓山:晨曦中的群山。霏:雾气弥漫。四面楼台:指周围高楼大厦。芳草:野草。年年:每年。湖上路:湖边的道路上。柳花:柳絮。
【赏析】此诗描绘的是一个宁静而美好的春日湖上景色。诗人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晨曦中的群山、烟雾弥漫的湖面以及湖边道路上的野草和柳树,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晓山漠漠尽烟霏,四面楼台白鸟稀。
芳草年年湖上路,柳花风送钓船归。
【注释】晓山:晨曦中的群山。霏:雾气弥漫。四面楼台:指周围高楼大厦。芳草:野草。年年:每年。湖上路:湖边的道路上。柳花:柳絮。
【赏析】此诗描绘的是一个宁静而美好的春日湖上景色。诗人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晨曦中的群山、烟雾弥漫的湖面以及湖边道路上的野草和柳树,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诗句: 1. 兰死根亦香,人死不知处。 - 注释:兰花虽然死了,但它的香气依然存在。人已经去世,他的下落却是未知的。 2. 人死不堪悲,兰香化为雾。 - 注释:人死后令人悲痛,但兰香却化作了烟雾。 接下来是译文和赏析: 译文 兰虽死香犹存,人事已逝无处寻踪; 生者哀痛死者无知,花香消散如烟消云散。 赏析
古乐府杂题二十绝其七,晚步入松阴。敛霁人影绝。唯闻太古音,听之心胆裂。赏析: 《古乐府杂题二十绝其七》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篇,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澜。 诗人以“晚步入松阴”为开头,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面。松树挺拔,阳光透过树叶洒落下来,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这种场景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
送李容甫归北都 先生读书不下堂,堂上有客语浪浪。 弟子出观如堵墙,怪君眉彩生光芒。 北都晁夫子,一别久相望。 君来道信问,使我开肺肠。 三日不改服,犹觉芝兰香。 平生寡投分,一笑且云乐。 慇勤发黄卷,钝吻悭应酢。 大杵撞哑钟,已厌音响恶。 更惭河伯观,未易穷海若。 索寞岁华晚,飕飕黄叶秋。 归心剧流水,忽忽不可留。 固知此鳣鲸,肯托寻常沟。 直须见老聃,可化南荣俦。 海州岁有冲天鹄
【注释】 一:第一。 经:经历过。 场圃:田间的菜园子。 【赏析】 《古乐府》是两汉时期的作品,多以乐府古题写男女爱情生活,内容较为通俗,风格质朴自然,与《古诗十九首》等作品相似,是文人模拟的作品。本诗就是以古乐府题目作的。 第一句“一入”即进入,“经战场”指在战场上经历战斗。诗人从军参战,身临战场,这是第一次,因此用“一入”来表达。第二句“白马”即战马,“不足数”,意思是马匹虽多,但都用于作战
古乐府·其九 青云千里心,白鹭一点雪。 谁将玉笛吹,吹下关山月。 注释:古乐府,一种古代的诗歌形式,通常指汉魏六朝及唐代的一种诗体,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和地方特色。此篇为《古乐府》之一,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向往之情。诗人以“青云”和“白鹭”为画面,通过“一点雪”来形容白色的鹭鸶,形成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而“玉笛”则是诗人情感的载体,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细腻与深沉
诗句原文: 山鸡啼一声,深院日当午。 译文注释版: 一只山鸡在午时啼叫,阳光照耀着深深的庭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孤独的画面。诗人以山鸡的鸣叫声为切入点,生动地表达了深院中的寂静与深远。阳光照进庭院,使得这个空间显得更加宽敞明亮,同时也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对孤独和寂寞的感受
以下是对《古乐府 其二》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原文: ``` 青山叫子规,行人泪如雨。 子规不肯归,行人不能去。 ``` 译文: 在遥远的山间回荡着子规的啼声,那是离别的悲伤,让行人泪水涟涟。子规鸟不愿意回到自己的家园,而行人却无法继续前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别离的场景,通过声音的描写传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子规鸟的啼声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象征,这里用以表示哀伤和不舍
诗句解析 与子入山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和追求,"与子入山来"意味着与朋友一起进入山林。 永夜不得睡:表现了诗人在夜晚无法入睡,可能是为了欣赏山林美景或者沉浸在内心的思考中。 但闻松子声,敲落梧桐树:通过“松子声”这一声音描写,传达出夜晚山林的宁静和幽美。同时,“敲落梧桐树”进一步强调了声音的清晰和有力,使得夜晚的山林更加生动。 月到窗愈明:月亮的出现使得房间更加明亮
``` 古乐府 其一 携君石上琴,弹我窗前月。 月缺又还圆,谁能免离别。 译文: 手捧琴,坐在山石之上,弹奏着月光下的窗户。月亮时圆时缺,就像人生的聚散无常,怎能不让我思念离别? 注释: - 石上琴:古代的一种乐器,用石头制成的琴。 - 窗前月:指窗外明亮的月光。 - 月缺又还圆:形容月亮的圆满与缺损。 - 谁能免离别:表达了对人生离别的无奈和感慨。 赏析:
注释:想要购买一只采菱船,但野水无人识。 野水去不回,迢迢暮山碧。 译文:想买一条采菱船,却不知哪里能找到卖主? 那野水流啊流,它不停地向远方奔去,一直流到傍晚,才流到了一片碧绿的山峦间。 赏析:这首诗以“欲买采菱船”开头,诗人渴望拥有一条可以采菱的小舟,表达自己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之情。接着,诗人用“野水无人识”描绘了野水的景象,暗示了诗人对于这种自然的、未经雕琢的美的独特情感。然后
注释:湖堤上生长的莎草绿茸茸,我年纪大了,仍然喜欢吟诗作赋,不觉得厌倦。大概是踏青的日子快到了吧,柳树垂下许多枝条,挂在野外人的屋檐上。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春天里游湖时即兴而作的五首咏叹之一,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首句“绕堤莎草绿纤纤”,描绘了湖边柳丝轻拂堤岸的情景;第二句“老里吟情觉未厌”,写出了诗人年迈仍好诗歌创作的心情;第三句“应是踏青天气近”暗示了春光明媚、踏青时节的到来
【注释】 雪中寄岩泉:在雪天中,寄给山中的岩石泉水。 吟罢新诗祇自看:吟完了新作的诗,只是自己欣赏。 晓风吹恨上阑干:早晨的凉风吹过怨恨,吹到了栏杆上。 夜来雪满前山路:昨天夜里下了一场大雪,把前山路都铺满了雪。 谁对梅花说岁寒:有谁会对着梅花,诉说着寒冷的冬季呢?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七言绝句。 首句“吟罢新诗祇自看”,诗人刚写完一首新诗就独自观赏起来;第二句“晓风吹恨上阑干”是说
注释: 渔人在溪边放歌,听到渔夫的歌声后不禁要狂吟。一条小路上,人家稀疏,柳树的影子深深的投在小路旁。 上天似乎嫌花儿开得太早了,东风吹来,雨点落下,天空又变得阴暗起来。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通过细腻的观察,把春天的景色描写得生动而形象。 首句“渔歌听尽欲狂吟”,诗人坐在溪边,听着渔人的歌声,不禁被其感染,想要大声地朗诵出来。这里的“欲狂吟”表现了诗人对渔歌的喜爱和激动的心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湖上游览时,看到春天的景象而创作的。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乐天遗迹暂徘徊,路入深云满径苔。" 乐天的遗迹让我暂时驻足停留,小路深入云雾缭绕的山间,一路上都是厚厚的绿苔。 "花影上栏吟未稳,东风空倩蝶飞来。" 我站在栏杆上欣赏着花影摇曳,然而我的诗还未落定,忽然间一阵春风拂过,只听到蝴蝶翩翩起舞。 注释: 乐天: 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 徘徊:
注释:雨后蛙声停止,池塘里一片宁静,庭院中人悠闲无事,时间正是正午。独自倚靠在画着栏杆的地方,看不尽的美景。但海棠花无处观赏到山色。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日午后的静谧景象。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画面,雨后青蛙停止鸣叫,池塘里的水波荡漾,庭院中的人们悠闲地度过正午。诗人以“独”字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寂寞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的心境。后两句则通过画栏、海棠花等意象,展现了一个美丽的景色
注释:今天才得闲身,我来往于琳宫不嫌烦。燕子修补了旧巢,春又到了傍晚,一半的风景属于游人。 赏析:此诗写在春天湖上赏景时的心情和感受。首二句说,今天才得闲身,我来往于琳宫不嫌烦。琳宫,指园林中的小亭台。作者在这里泛指湖上的园林。 “燕葺旧巢春又暮”一句,写春末夏初的景象。燕子飞回旧窝,说明春天已经过去,夏天来临了。这是写眼前实景。但燕子归巢,也暗示诗人归隐的心意,暗寓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