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君之出矣,壁上琵琶君记取。
日日望君君不归,自君去后徒相忆。
欲剪征衣寄赠君,天涯望断无消息。
【注释】:
- 自君之出矣:自从你离开以后。
- 壁上琵琶君记取:指墙上的琵琶,你记得吗。
- 日日望君君不归:天天盼着你不回来。
- 欲剪征衣寄赠君:想剪下衣服寄给你。
- 天涯望断无消息:我站在天涯海角望着你,却得不到一点消息。
-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妻子去世后的第三年写给她的。表达了他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和对亡妻的怀念。全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自君之出矣,壁上琵琶君记取。
日日望君君不归,自君去后徒相忆。
欲剪征衣寄赠君,天涯望断无消息。
【注释】: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诗句: 1. 兰死根亦香,人死不知处。 - 注释:兰花虽然死了,但它的香气依然存在。人已经去世,他的下落却是未知的。 2. 人死不堪悲,兰香化为雾。 - 注释:人死后令人悲痛,但兰香却化作了烟雾。 接下来是译文和赏析: 译文 兰虽死香犹存,人事已逝无处寻踪; 生者哀痛死者无知,花香消散如烟消云散。 赏析
古乐府杂题二十绝其七,晚步入松阴。敛霁人影绝。唯闻太古音,听之心胆裂。赏析: 《古乐府杂题二十绝其七》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篇,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澜。 诗人以“晚步入松阴”为开头,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面。松树挺拔,阳光透过树叶洒落下来,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这种场景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
送李容甫归北都 先生读书不下堂,堂上有客语浪浪。 弟子出观如堵墙,怪君眉彩生光芒。 北都晁夫子,一别久相望。 君来道信问,使我开肺肠。 三日不改服,犹觉芝兰香。 平生寡投分,一笑且云乐。 慇勤发黄卷,钝吻悭应酢。 大杵撞哑钟,已厌音响恶。 更惭河伯观,未易穷海若。 索寞岁华晚,飕飕黄叶秋。 归心剧流水,忽忽不可留。 固知此鳣鲸,肯托寻常沟。 直须见老聃,可化南荣俦。 海州岁有冲天鹄
【注释】 一:第一。 经:经历过。 场圃:田间的菜园子。 【赏析】 《古乐府》是两汉时期的作品,多以乐府古题写男女爱情生活,内容较为通俗,风格质朴自然,与《古诗十九首》等作品相似,是文人模拟的作品。本诗就是以古乐府题目作的。 第一句“一入”即进入,“经战场”指在战场上经历战斗。诗人从军参战,身临战场,这是第一次,因此用“一入”来表达。第二句“白马”即战马,“不足数”,意思是马匹虽多,但都用于作战
古乐府·其九 青云千里心,白鹭一点雪。 谁将玉笛吹,吹下关山月。 注释:古乐府,一种古代的诗歌形式,通常指汉魏六朝及唐代的一种诗体,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和地方特色。此篇为《古乐府》之一,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向往之情。诗人以“青云”和“白鹭”为画面,通过“一点雪”来形容白色的鹭鸶,形成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而“玉笛”则是诗人情感的载体,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细腻与深沉
诗句原文: 山鸡啼一声,深院日当午。 译文注释版: 一只山鸡在午时啼叫,阳光照耀着深深的庭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孤独的画面。诗人以山鸡的鸣叫声为切入点,生动地表达了深院中的寂静与深远。阳光照进庭院,使得这个空间显得更加宽敞明亮,同时也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对孤独和寂寞的感受
以下是对《古乐府 其二》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原文: ``` 青山叫子规,行人泪如雨。 子规不肯归,行人不能去。 ``` 译文: 在遥远的山间回荡着子规的啼声,那是离别的悲伤,让行人泪水涟涟。子规鸟不愿意回到自己的家园,而行人却无法继续前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别离的场景,通过声音的描写传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子规鸟的啼声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象征,这里用以表示哀伤和不舍
诗句解析 与子入山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和追求,"与子入山来"意味着与朋友一起进入山林。 永夜不得睡:表现了诗人在夜晚无法入睡,可能是为了欣赏山林美景或者沉浸在内心的思考中。 但闻松子声,敲落梧桐树:通过“松子声”这一声音描写,传达出夜晚山林的宁静和幽美。同时,“敲落梧桐树”进一步强调了声音的清晰和有力,使得夜晚的山林更加生动。 月到窗愈明:月亮的出现使得房间更加明亮
``` 古乐府 其一 携君石上琴,弹我窗前月。 月缺又还圆,谁能免离别。 译文: 手捧琴,坐在山石之上,弹奏着月光下的窗户。月亮时圆时缺,就像人生的聚散无常,怎能不让我思念离别? 注释: - 石上琴:古代的一种乐器,用石头制成的琴。 - 窗前月:指窗外明亮的月光。 - 月缺又还圆:形容月亮的圆满与缺损。 - 谁能免离别:表达了对人生离别的无奈和感慨。 赏析:
注释:想要购买一只采菱船,但野水无人识。 野水去不回,迢迢暮山碧。 译文:想买一条采菱船,却不知哪里能找到卖主? 那野水流啊流,它不停地向远方奔去,一直流到傍晚,才流到了一片碧绿的山峦间。 赏析:这首诗以“欲买采菱船”开头,诗人渴望拥有一条可以采菱的小舟,表达自己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之情。接着,诗人用“野水无人识”描绘了野水的景象,暗示了诗人对于这种自然的、未经雕琢的美的独特情感。然后
【注释】 新篁:刚长出的竹。摇绿雨:形容新长出的竹叶翠绿,像被雨水摇动。彩簟风生:簟子上飘着彩色的席子和风一起晃动的声音。一枕清:指一觉醒来,感觉清爽。幽梦觉:梦中的幽静。隔帘花影弄莺声:隔着帘子看到窗外有鸟儿的影子在嬉戏。隔帘、花影、弄莺声都是以景入诗,渲染氛围。 【赏析】 首夏即初夏时节。诗人于此时登高远眺,眼前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碧绿的新篁刚刚沐浴了一场春雨,显得更加翠绿鲜嫩
【注释】 与赵五话别:与,动词;五,排行;话别,告别。 阳关:古代边塞名城,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 【赏析】 这首送别的诗是王之涣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作者送别了友人赵五。全诗以“离情”为线索,抒写了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首句写别时情景:友人远去,我无法为他饯行,只得在漫漫长路上挥手告别。次句写别时环境,边关大漠中,戍楼笛声悲凉。这两句点明了送别之地和时间,渲染出了离别的气氛
注释:今天才得闲身,我来往于琳宫不嫌烦。燕子修补了旧巢,春又到了傍晚,一半的风景属于游人。 赏析:此诗写在春天湖上赏景时的心情和感受。首二句说,今天才得闲身,我来往于琳宫不嫌烦。琳宫,指园林中的小亭台。作者在这里泛指湖上的园林。 “燕葺旧巢春又暮”一句,写春末夏初的景象。燕子飞回旧窝,说明春天已经过去,夏天来临了。这是写眼前实景。但燕子归巢,也暗示诗人归隐的心意,暗寓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注释】: 自君之出矣,欲寄征衣泪如雨。 ——出自《诗经·小雅·采绿》 征衣未寄心已悲,一寸相思隔千里。 ——出自《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湘江水是巫山云,巫山云是湘江水。 ——出自《巫山高》 湘江两岸芳草深,湘江日夜多行人。 ——出自《楚辞·招魂》。 行人去去天之涯,门对落花三两家。 ——出自《江南春·留怀》。 家家有酒讴且歌,醉来月下弹琵琶。 ——出自《听筝歌》。 【赏析】:
诗句解析 与子入山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和追求,"与子入山来"意味着与朋友一起进入山林。 永夜不得睡:表现了诗人在夜晚无法入睡,可能是为了欣赏山林美景或者沉浸在内心的思考中。 但闻松子声,敲落梧桐树:通过“松子声”这一声音描写,传达出夜晚山林的宁静和幽美。同时,“敲落梧桐树”进一步强调了声音的清晰和有力,使得夜晚的山林更加生动。 月到窗愈明:月亮的出现使得房间更加明亮
【注释】 铁笛(dié):指长笛。 倦:疲倦。 剑寒倚:剑冷而下垂。 阴晴:天气。 泰山不可视:比喻世事变化无常,不可捉摸。 荡桨归白云:指乘船在水面上划桨,回到白云缭绕的天边。 沧波里:沧海之上。这里泛指水。 无百年:没有一百年。 荣辱同:荣耀与耻辱相同。 兴废相类:兴盛和衰败相似。 春风:这里代指春天。 至士:贤人。无心:无心机巧。 误为诗所使:被诗所误。 纵步:散步。夕照间:夕阳下的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