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山足势欲尽,正是新崖东胁隈。
不知泉自那峰出,皆谓井因齐相开。
甘滑堪预郦经载,渊渟疑俟桑苎来。
神蛟往往此潜蛰,旱岁莫测生风雷。
南明山的宝相寺有十五处题名,这是第九题“齐相井”。
南明山脚的地势要尽了,正好新崖向东拐弯。
不知泉水从哪座山峰流出,都说井是齐相凿开的。
甘甜滑润堪比郦道元的记载,深渊如聚积的桑苎待到雨季来。
神龙经常在这潜藏蛰伏,旱年不知会刮多大风雷。
注释:
- 南明山:位于湖南省郴州市北,海拔1498.8米,因山顶有明王洞而得名。
- 宝相寺:位于南明山上,始建于唐天佑四年(公元907年),为南岳七十二福地之一。
- 十五题:南明山宝相寺共有十五个题名,这是其中第九个。
- 势欲尽:地势要尽了。
- 新崖东胁隈:新崖的东侧是弯曲的山崖。
- 泉自那峰出:泉水是从哪座山峰流出的。
- 皆谓井因齐相开:都说这口井是因为齐相才凿开的。
- 甘滑堪预郦经载:甘甜滑润堪比郦道元的记载。
- 渊渟疑俟桑苎来:深渊如积聚的桑苎待到雨季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南明山宝相寺的景色和历史。首句“南明山足势欲尽,正是新崖东胁隈。”描绘了南明山的山势已经接近尽头,而新的山崖则是在东侧弯曲的地方。接着,“不知泉自那峰出,皆谓井因齐相开。”表达了人们对泉水源头的好奇和对井水来源的猜测。第三句“甘滑堪预郦经载,渊渟疑俟桑苎来。”则赞美了泉水的甘甜滑润以及深邃如积聚的桑苎般的深度。最后一句“神蛟往往此潜蛰,旱岁莫测生风雷。”则描绘了神龙在此潜藏的景象,暗示着旱年的天气变化难以预测。整首诗通过对南明山宝相寺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