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处度夏,开拓封疆,眉毛在么,抱赃叫屈。
柏山今夏,逢人不得错举。
【注释】
三处:三种。度夏:过夏天。开拓封疆:指扩大地盘。眉毛在么(má):指眉心有痣。抱赃叫屈:指因犯罪被捉而叫屈。柏山:指柏山寺。今夏:今年夏天。逢人不得错举:指遇人都应推荐。
【赏析】
《大藏经》中的偈颂是佛教经典,诗中“眉毛在么”一句意指眉心有痣的人会犯奸淫重罪,因此要受到严惩。“柏山今夏”一句,是指作者所在的寺庙在今夏里得到人们的正确推举。
三处度夏,开拓封疆,眉毛在么,抱赃叫屈。
柏山今夏,逢人不得错举。
【注释】
三处:三种。度夏:过夏天。开拓封疆:指扩大地盘。眉毛在么(má):指眉心有痣。抱赃叫屈:指因犯罪被捉而叫屈。柏山:指柏山寺。今夏:今年夏天。逢人不得错举:指遇人都应推荐。
【赏析】
《大藏经》中的偈颂是佛教经典,诗中“眉毛在么”一句意指眉心有痣的人会犯奸淫重罪,因此要受到严惩。“柏山今夏”一句,是指作者所在的寺庙在今夏里得到人们的正确推举。
诗句释义: - 大歇和尚赞:这是诗的标题,表明这是一首赞美大歇和尚的作品。 - 担一字板:意思是拿着一块木制的牌子或板子。这可能指的是某种表演艺术或武术的一部分。 - 丧却生涯:失去了生活的意义或目标。这可能反映了大歇和尚放弃世俗生活,追求精神上的修炼或修行。 - 见聩翁顶门有窍:形容一个人耳聋,无法听到声音。这暗示了对大歇和尚的一种评价,可能是认为他过于专注于精神修养,以至于忽略了与外界的交流
【注释】 难:不易。儋耳:指贬谪之地广东的儋县。安然:平静安定的样子。玉堂:古代官署的美称,这里泛指朝廷。来往:往来之间。借书:借用别人的书来读。借笠:借用别人的草帽遮阳。瘴烟:瘴气,一种有毒的气体,这里泛指南方潮湿炎热的地方。赏析:这是一首赞美东坡先生在海南儋州的生活和性格的诗。首句“难将得丧动天常”表达了作者认为得与失是天地间自然的事情,不必过于在意,也反映了东坡先生的淡泊名利
诗句逐句释义: 1. 丹成于太初之先,道济乎后地之极。 - 注释:指修炼得道,成就了超凡的境界或事业。 - 赏析:诗人通过“丹成”和“道济”两个词,展现了自己追求高洁、超脱世俗的理想。 2. 负勋名阀阅之寄,忘生长富贵之习。 - 注释:“负勋”意为承载功勋,“阀阅”指的是家族世代的荣耀,“生富贵”指出生就拥有财富和地位。 - 赏析:诗人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不沉溺于家族荣耀
【注释】 渊明赞:陶渊明的赞美诗。渊明,陶渊明。归去来兮,《归去来辞》中的名句,意即回归自然,躬耕田园。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句子,意谓心无杂念而悠闲自得。眼底,眼中。黄花,这里指菊花,陶渊明有《咏菊》诗多首。岁岁,每年。 【译文】 田园荒芜很久了,我回去种田啊,自己带着锄头。 眼前忽然看见了南山,那山上没有一点人烟,只有菊花年年盛开,却依然难如人意。 【赏析】
无准和尚赞 奋身铁色,飞崖倒戈。欠蹄少角,勇猛无畏。 得聩翁之聪而震忽雷,乘云巢之云而撒巨雹。 远若可亲,迩而愈邈。 拈死柴头,煨文武火,而起龙宫之烈焰。 以广长舌,谈真圣谛,而被天子之恩渥。 或谓为密庵破庵,跳篱蓦墉之克家。 岂知是脩水黄梅,寒霜冷焰之超卓者也。 注释:奋身铁色,飞崖倒戈。形容勇猛无畏,像铁一样坚硬,像悬崖一样陡峭。 欠蹄少角,勇猛无畏。形容勇敢无畏,像缺少了蹄子和角的野兽一样
【注释】: 1. “郁山主赞”:即“郁山主赞诗”,指《拾得诗》中的一首诗。 2. “明珠”:喻指珍贵的人才或物品,此处指捡到的宝贝;“笑口开”:形容人高兴的样子。 3. “谓言尘尽转尘埃”:意指如果一个人不能在关键时刻抓住机会,就像尘土一样随波逐流,最终什么也得不到。 4. “若无直下承当分”:没有及时承接或承担责任的意思;“孤负驴儿一攧来”:形容自己像驴子一样辛苦劳碌却一事无成,白白浪费了时间
【注释】 来无地头:来到何处,没有固定的地方。 去有踪迹:离去时留下痕迹。 苦海无边:比喻人生痛苦无穷。 普贤:佛名,即文殊菩萨。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借物寄意,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追求。 首句“来无地头,去有踪迹”是说人来到世上没有固定的去处,离去时却留下痕迹。这既是对人生的概括,也寓含着诗人自己的处境。 第二、三句“笑不省是什么意,扫不尽几多狼藉”
【注】 ①船子和尚:唐代著名禅师,号船子和尚,俗姓张,潭州人。②轻舟荡漾戏:轻舟荡漾,形容小船儿在水面上轻轻摇晃。③命如丝:指生命像细丝一样脆弱,不堪一击。④一挠未展:形容船夫的手艺高超,船身刚要被掀起,又被稳稳地撑住。⑤伶利阇梨欲到时:伶利阇梨指船夫,到时指他到达目的地。⑥烟波外:指江水、湖泊、江河之外。⑦阁(gé)梨:梵语“伽”的音译,意译为“师”,是佛教僧侣的通称。⑧嚄嚄(yāo yāo)
这首诗的注释是: 政黄牛赞 江海归来知几年,却从牛背看风烟。 十成一转倒跟语,万象终难举得全。 译文: 在江海归途中,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已是几年过去。我坐在黄牛背上,俯瞰着周围的风烟景色。黄牛的蹄子转动,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艰难曲折;而眼前的万物,虽然繁多复杂,但却难以全部掌握和理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江海归来后,坐在黄牛背上眺望风烟景色的情景。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流逝
这首诗是一首观音赞,通过对观音菩萨的形象和行为的描述,赞美了其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的品质。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 十方圆明(十方):指的是观音菩萨的法相广大无边,遍布于所有地方。 - 应现非一(应现):指观音菩萨随时出现在不同的形态或化身中。 - 眼看净瓶(净瓶):净瓶是观音菩萨常用的容器,这里用“眼看”来形象表达对净瓶的观照。 - 坐盘陀石(盘陀石):盘陀石是一块形状奇特的石头
【诗句释义】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 其一百二十三: 立中就中,渗漏难尽。不见一法,始是半提。向上全提,诸佛诸祖。明不出,标不起。龙女献珠,狼藉净地。 【译文】 在中间的立足点就是中间,渗漏难以穷尽。没有看到一种方法时,才算得上是半截提法。向上全部提起来,所有的佛陀和祖师都是如此。明亮而没有显现出来,标识也没有被举起。龙女奉献珍珠,弄得一片狼藉,把清净之地都弄脏了。 【赏析】
注释: 1. 大方无外,大圆无内。 2. 是凡是圣,同此安居。 3. 淈淈𣸩𣸩,瞒瞒盰盰,富不足而乐有馀,是马何曾唤作驴。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首句“大方无外,大圆无内”是对生活的哲理概括,指出生活中没有绝对的界限或限制。第二句“是凡是圣,同此安居”,则是对所有人都应保持平和心态的观点的表达。第三、四句则通过描绘一种富足而又快乐的生活状态
注释:齐进后退,端正纪纲。提升向上之事,建造光明的旗帜。 赏析:这是一首颂扬朝廷官员正直无私、勤于政事的诗句。"齐进退",意味着朝廷中官员们在朝政上能够齐心协力,共同进退;"正纪纲",则是指朝廷中的官员们能够严格遵守国家的纪律和法规,维护国家的正常秩序。"提向上事,建光明幢",则是说这些官员们能够积极提出有利于国家发展的事情,为国建功立业,就像在天空中飘扬的明灯一样,照亮前行的道路
【注释】 三回:三次。 径山门:指径山寺的山门。 万恨千愁:指佛学中的烦恼。 今日:指今天。 弟子:指僧人。 欢喜:快乐。 忍受:忍耐,承受。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佛教偈语,作者以佛家“三界无始苦”的思想,表达了对众生烦恼无尽的忧虑和无奈之情。 首句“三回四度”,指的是修行人经历多次的挫折与失败。这里的“回”字,不仅表示反复,也隐含着失败后的反思与成长。 次句“不曾入得径山门”
【注释】 旃檀:梵语的音译,一种香木。比喻佛法高深、清净无杂。 拈(niān )片:取一片。 皆香:全指旃檀的香味。 收来枝枝显露:把旃檀树的枝条都露出来。 门头户底:门前、屋檐下。 一等打开时如何,吃茶去:等开门的时候,喝茶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禅宗公案诗。禅宗以参禅悟道为修行方式,在禅宗中,参禅悟道需要“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即直接指点人本有的本性,使之觉悟成佛
【注释】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 其一百二十七:一月普现一切水, 一切水月一月摄。 从上佛祖不出这影子。 衲僧眼目, 瞒他一点不得。 赏析: 这首诗是说月亮普照万物,月亮本身是水,水也是月,但月光不是水,也不是月,而是水中的月,水中的月又成为水中的水。从上而下观察月亮,看不见它的影子。“衲僧”指僧人,这里泛指修行的人。“瞒他一点不得”意思是修行者要悟到这个道理,不能欺骗自己。 此诗运用了比喻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