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问春泥没履牙,萝门窈窕绿差斜。
幽芳松菊渊明径,深秀溪山摩诘家。
默照佛灯寒不掉,对缘心鉴净无瑕。
仍闻懒甚融居士,庭鸟几番狼藉华。
甲寅春之海山雨后访王渊明知县
谁问春泥没履牙,萝门窈窕绿差斜。
幽芳松菊渊明径,深秀溪山摩诘家。
默照佛灯寒不掉,对缘心鉴净无瑕。
仍闻懒甚融居士,庭鸟几番狼藉华。
注释:
甲寅年春天我到海山去游玩,雨水过后拜访王渊明知县。
谁能知道春泥没走鞋的脚印?萝门窈窕绿色斜斜地延伸。
松和菊花散发着清香,这是陶渊明的小径;溪水和山峰是王维的风格。
默默地照着佛灯寒冷也不变,对着佛性的心灵镜子洁净没有瑕疵。
还是听说了慵懒的融融居士,庭院中的鸟儿几次被惊扰。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甲寅年的春天,游览海山后,访问了王渊明知县的诗作。首句“谁问春泥没履牙”,表达了诗人对春泥的疑问,春泥是否真的消失了呢?这似乎是个问题,但又仿佛是个谜题,让人充满好奇。接着,“萝门窈窕绿差斜”一句,描绘了一个静谧而美丽的景象,萝门如同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作,绿意盎然,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幽芳松菊渊明径,深秀溪山摩诘家。”两句则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松树和菊花散发的香气,就像是陶渊明小径上的芬芳;溪水和山峦则像是王维的画中景致。这里的“松菊”、“溪山”都是诗人心中的自然象征,也是他内心情感的投射。
第三句“默照佛灯寒不掉,对缘心鉴净无瑕。”是对内心的描述。诗人静静地坐在佛灯下,虽然外界寒冷,但他的内心却是温暖和平静的。他对佛性的理解和修行让他的内心达到了纯净无瑕的境界。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追求。
最后两句“仍闻懒甚融居士,庭鸟几番狼藉华。”则是对融融居士的描绘。融融居士似乎是一个懒散的人,但他的生活却充满了诗意和美感。庭中的鸟儿在他的周围飞翔、嬉戏,给他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然而,这一切似乎都被诗人看透了,他的心中似乎只有自己和那盏佛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内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心灵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他以陶渊明和小王维的自然美景为背景,通过内心的冥想和修行,表达了他对生活和心灵的独特理解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