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月了残经,文义何曾有。
分付与痴儿,黄叶卷在手。
注释:等待月光读完残篇,文义何曾有。
分付给愚人,黄叶卷在手中。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描绘的是一幅“秋夜月下”图景。诗人在秋天的夜晚,仰望天空中的明月,看到地上的落叶,便想到了自己曾经读过的书,而那些书已经被自己读尽了,不禁感到惋惜。因此,他决定把书分给他的愚儿,让他继续读书学习。
待月了残经,文义何曾有。
分付与痴儿,黄叶卷在手。
注释:等待月光读完残篇,文义何曾有。
分付给愚人,黄叶卷在手中。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描绘的是一幅“秋夜月下”图景。诗人在秋天的夜晚,仰望天空中的明月,看到地上的落叶,便想到了自己曾经读过的书,而那些书已经被自己读尽了,不禁感到惋惜。因此,他决定把书分给他的愚儿,让他继续读书学习。
【注释】 1. 布袋赞:以布袋为题材的诗歌。 2. 眼冷千江月:眼中映着千里之远的江水,月光如冰,寒气逼人。 3. 眉横万叠山:眉毛如同万座连绵起伏的山峰一样,横亘在面庞之上。 4. 杖头挑布袋:手持拐杖,头上挑着布袋,形容行者背负重担而行,生活艰辛。 5. 信脚到人间:随意踏步,不拘小节,行走于世间之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背负重物、步履匆匆的行者形象。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述
三教图赞 六耳不同谋,相看已漏泄。 都来只三人,证龟却成鳖。 者也之乎,无为寂灭。 养家一般,道路各别。 别不别,掉棒打落天边月。 注释: - "六耳不同谋":意指虽然有六个人,但各自有不同的心思和计划。 - "相看已漏泄":形容彼此之间的观察和了解让对方感到泄露了秘密。 - "都来只三人":指的是这三人组成了一个团体或组织。 - "证龟却成鳖":比喻原本想证明自己是正确的
注释: 一片寒泉劈面来,断崖崄处滑如苔。 举头只么随流水,大士何曾眼豁开。 观流水观音赞 一片寒泉劈面来,断崖崄处滑如苔。 观者看到观音菩萨像的底座是一片寒泉,水流湍急。观音菩萨像位于一个陡峭的悬崖之上,脚下的石头非常滑,仿佛是长满了苔藓。 举头只么随流水,大士何曾眼豁开。 观音菩萨像抬起头只是随着流水漂动,大士的眼睛又怎么会张开呢?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观音菩萨像静默的画面。诗人通过观察
【注释】 岩头禅师:唐天台宗僧人。甘贽:姓甘名贽,字国珍,号岩头,浙江人。居士:指在家居士,即俗人。安居:古时僧尼在寺院内居住,称为“安居”。俗舍:世俗的居所,这里指寺院。太无稽:没有根据。黑白分明:比喻是非清楚。类不齐:比喻不相容。谩(màn)向:公然。露针线:喻公开炫耀自己。赚他女子与夫妻:意思是说,岩头禅师公开炫耀自己的学问,欺骗了世人,让世间的女子和男子都成为了他的“夫妻”
【注释】 ①庞居士:指诗人自己。庞:古地名,这里泛指家。居士:佛教对在家信徒的称谓。 ②得便宜:得到好处。落便宜:占便宜。 ③倾尽家珍:把家里所有的珍贵物品都卖了。 ④卖笊篱:卖做捞鱼用的竹制长柄器具。 ⑤聚头:聚集在一起。无结果:没结果。 ⑥翁子:老翁之子。大无知:非常愚蠢。 【赏析】 这是一首借写卖笊篱的故事来讥讽俗人的诗。全诗共八句,每句五言一句,中间用逗号隔开。 前两句“得便宜是落便宜
【注释】 ①颂古:题咏古代的事物。三十一首:共三十二首,这里指诗的次序编号。 ②二十八:此诗是第二十八篇,即第二十八首。 ③桃花开了杏花开:桃、杏树的花期不同,桃花在春末开,杏花在夏初开,所以此处说“桃花开了杏花开”,意思是春天已经过去,夏天来临,百花凋谢,只剩下了桃、杏花还在盛开。 ④陈陈香风扑鼻来:陈陈:形容香气浓烈。香风:芳香的气息。扑鼻而来:形容香气浓郁,直冲鼻子。 ⑤零落尽随流水去
【注释】 1.四偈:佛教禅宗中用以说明道理或禅机、禅理的短文,每偈四句。此指诗僧惠洪作的《四声本草》。 2.乞儿:乞丐。 3.倾囊:把全部财物都拿出来。 4.寥寥:空旷的样子。 5.堪笑:可笑,不值得一笑。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和淡泊名利的处世哲学。全篇以“生死到来”为题,抒发了诗人对生死无常的深刻认识,以及对人生短暂、世事纷繁的认识。 首句“生死到来何抵当”
注释: 1. 颂古四首:作者在《全宋诗》中收录了一组名为《颂古四首》的诗歌,共四句。其中第二句“步步相随蹑去踪”被收录于此。 2. 庵:古代建筑的一种,一般为寺庙、道观等,供人居住或修行的地方。 3. 来往路相通:指庵周围的道路相互连接,行人可以自由往来。 4. 相随:相互跟随,互相陪伴。 5. 蹑(niè)去踪:蹑,蹑足而行,意为轻手轻脚地行走。去踪,离开原地的痕迹。形容走路时小心翼翼
颂古四首 其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组诗作品。此诗前两句写钟声,后两句写僧人。 钟声披起郁多罗,信手拈来不在多。 “郁多罗”是梵文音译,指佛经,这里指佛典。 钟声披起郁多罗,信手拈来不在多。 意思是:钟声响起时,佛经被风吹拂,随风飘散。信手拈来不在多,意谓佛经虽然很多,但是随便一抓就可以得到。 堪笑当年明上座,狼忙驰逐太奔波。 “明上座”指高僧。“狼忙驰逐太奔波”意为
注释:祖图赞,指唐代诗人杜甫。点污人间闲纸墨,祇因五叶一花开,指唐朝的诗风在盛唐时期达到巅峰。看他次第传芳去,总是邯郸学步来,比喻后人学习前人而没有创新,如同邯郸学步,反而失去了本来的特色和风格。 译文:祖图赞,唐代诗人杜甫,他的诗风在当时达到了巅峰。他的作品犹如繁花盛开,为人间带来了无尽的色彩。然而,后世之人却纷纷模仿他,却失去了自我,如同邯郸学步一般,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和风格。 赏析
朝阳穿破衲 朝阳,即太阳的光辉,象征着光明和希望。穿破衲,意为阳光穿透了破旧的布衣,暗示着困境终将过去,新的机遇即将到来。 笑看体上衣,断云欲飞走。 笑看,意味着以轻松愉快的心态面对一切。体上衣,可能指的是破旧的衣服,也指身体。这里强调的是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都应保持乐观的心态。断云,形容天空中的云彩被阳光照射后逐渐消散的景象,象征着困境或困扰即将结束,新的生活即将开始。 朝阳忽相逢
【解析】 本诗的大意是:我想起当年在流溪河畔拜谒禅师照师塔的情景,现在再重游旧地,却觉得一切已全非,那跨门相见时全不触犯风波的宁静已经一去不复返。 “忆得寻流日”中的“忆”“寻”,表明诗人对往日的追忆;“流溪”,是诗人所游历的地方。 “重来走一遭”是说诗人重游旧地。 “跨门相见处”是说诗人与照师相遇的地方。 “全不犯波涛”中的“全不”表明诗人与昔日不同,而“犯”则表明诗人与照师的关系密切
【注释】 灭翁:即灭岩禅师,唐末著名禅师。隐如虎:比喻人老后隐居山林。一班:同辈。 入林:进入山林。容易:轻松容易。上树:指攀援树木。极艰难:非常难。 舌底:舌头下面。千溪水:形容说话如流水般滔滔不绝。万叠山:形容眉毛浓密如山。 年深:年纪大的人。拽(zhuā):拉拔。种:种子,这里指植物。转:反而。痴顽:愚笨、痴呆。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贯休的一首七言绝句
出山相赞其一 释心月笔下山水诗情画意 1. 诗句原文 眼冷含霜耳带环,和头和面草斓班。 一回春至一回绿,老子何曾解出山。 2. 译文注释 【注释】: 眼:眼睛,形容目光如寒冰般冷冽;含霜:比喻眼神中流露出的严厉与锐利;耳带环:耳朵上挂着环状饰物;和头和面草斓班:指脸上斑驳的斑点和头发杂乱无章;草斓班:形容面容不修边幅,显得有些邋遢;回:一次,表示反复或周期性;春:春天;解:离开;出山:离开深山
注释: - 出山相赞 其二:指诗人离开官场后,过着隐居生活。 - 上无片瓦下无锥:意喻贫穷,没有屋檐也没有柴火。 - 一个穷身只自知: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的贫贱。 - 从此入流随所住:意为从此以后,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住处。 - 手中携个活鱼儿:比喻自己虽然贫困,但依然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诗人离开官场后的隐居生活的诗歌。首句“出山相赞 其二”,直接表达了诗人离开官场的决心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诗歌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将整篇诗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不能出现错字、漏字、多字的情况。此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这是一道基础题,也是高考的必考题之一。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如下几点: 1.准确理解诗文的内容,准确把握诗文的思想情感; 2.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共四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