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冷含霜耳带环,和头和面草斓班。
一回春至一回绿,老子何曾解出山。

出山相赞其一

释心月笔下山水诗情画意

  1. 诗句原文
    眼冷含霜耳带环,和头和面草斓班。
    一回春至一回绿,老子何曾解出山。
  2. 译文注释
    【注释】:
    眼:眼睛,形容目光如寒冰般冷冽;含霜:比喻眼神中流露出的严厉与锐利;耳带环:耳朵上挂着环状饰物;和头和面草斓班:指脸上斑驳的斑点和头发杂乱无章;草斓班:形容面容不修边幅,显得有些邋遢;回:一次,表示反复或周期性;春:春天;解:离开;出山:离开深山、出家修行。
    【赏析】:
    此句描绘了僧人眼中闪烁着寒光,耳边戴着装饰物,面容粗糙,头发凌乱的形象,表现了僧人出家修行后的简朴生活状态,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世事的超脱与淡然。
  3. 诗句解析
    【解析】:
    “眼冷含霜”用“冷”字形容眼神的锐利与深邃,暗示了僧人在修行过程中,对于世间纷扰的洞察与超然;“耳带环”则可能是僧人的法器或饰品,象征着他的修行身份与清净心境;“和头和面”,这里指的是和尚的发型,可能为光头或者留有短发,但都整齐划一,没有过多的修饰,显示出其内心的宁静与自律;“草斓班”形容其面容上的斑驳之色,可能是因为长期修行而形成的自然痕迹,也可能暗示了其经历的沧桑与磨砺;“一回春至一回绿”,这里的春是指季节的更替,绿是指生命的复苏,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循环与自然规律的深刻感悟;“老子何曾解出山”,则是对僧人出家后生活状态的写照,表明他虽然离开了尘世喧嚣,但并未真正理解出家生活的真谛。
  4. 诗句鉴赏
    【鉴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位僧人的生活画卷,从外貌到内心,从外界环境到内心深处的变化,无不透露出作者对其深刻的理解和赞赏。诗人通过对僧人形象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外表的简朴无华,更揭示了其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修行人生的一种独特见解,即真正的修行不仅仅是逃离世俗,更是对生命本质的理解与把握。这种观点既具有哲理性,又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深思。
  5. 诗句延伸思考
    【延伸思考】:
    这首诗不仅是对僧人出家修行生活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学的探讨。诗人通过对僧人形象的塑造,引导读者去思考什么是真正的修行,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颗清净无染的心灵。这启示我们,无论身处何地,无论面对何种困难与诱惑,都应保持一颗清净无染的心,才能抵达人生的彼岸。同时,这也是对现代人的一种提醒与鼓励,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不忘修行,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