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住著,老禅魔。
欢喜少,恶性多。
三毒花中结苦果,蒺藜园里养蜂窠。
说调普贤卖白象,呼唤儿童填黄河。
戏弄南山老虎,踏翻北海沧波。
洗尽佛祖冤,法战罢干戈。
五千文字拭抹布,一会灵山粪扫箩。
谩将无义语,唱起阐提歌。
调古不堪听,声极透岩阿。
能妙转,绝扪摩。
六用机中抽线,电光影里撺梭。
织成无缝袄,绣出没底靴。
三台舞罢呵呵笑,笑倒多年黑老婆。
我们逐句解释这首诗的内容:
- 无住著,老禅魔。
- “无住”意指不停留或不受限制,“著”在这里指的是执着或迷恋。整句话意味着不要被执着所束缚,否则会陷入老禅的魔咒中。
- 欢喜少,恶性多。
- “欢喜”指的是快乐和满足,“恶性”是指邪恶或恶意。整句话表达了快乐很少,而恶意却很多。
- 三毒花中结苦果,蒺藜园里养蜂窠。
- 这里提到的“三毒”指的是佛教中的三种烦恼(贪、瞋、痴),它们会在花中结出苦果。而“蒺藜园”是一种比喻,意指充满了诱惑和困难的环境。整句话的意思是,在充满诱惑的环境中,人们容易陷入贪婪、愤怒和愚痴的烦恼中,并因此遭受痛苦。
- 说调普贤卖白象,呼唤儿童填黄河。
- “说调普贤”是讲述佛经中的故事或教义,“卖白象”则是一种象征,表示将佛法商业化或功利化。“呼唤儿童填黄河”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形容佛法过于繁琐或难以理解。整句话批评了那些将佛法商业化或功利化的行为。
- 戏弄南山老虎,踏翻北海沧波。
- 这是对佛教徒行为的讽刺。佛教强调慈悲为怀、平等对待众生,但有些人却以戏弄或伤害他人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利益。这句话表达了对这些行为的不满和谴责。
- 洗尽佛祖冤,法战罢干戈。
- “洗尽佛祖冤”意指消除了与佛陀之间的误解或矛盾。“法战罢干戈”则是说通过修行佛法,人们不再使用武力或争斗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整句话赞美了佛法的智慧和力量。
- 五千文字拭抹布,一会灵山粪扫箩。
- “五千文字”指的是佛教经典,“拭抹布”意指将这些经典视为无用之物或只是表面的装饰。“一会灵山粪扫箩”则是对佛教徒言行不一的讽刺,他们虽然口头上宣称要修行,但实际上却沉迷于世俗的生活和欲望之中,无法真正地修行佛法。整句话批评了那些表面修行、内心却空虚的佛教徒。
- 谩将无义语,唱起阐提歌。
- “谩将无义语”意指随意地说一些没有意义的话,“唱起阐提歌”则是讽刺那些故意唱诵佛教经文的人。这些人可能只是为了炫耀自己或哗众取宠,而不是真正地信仰或理解佛法。
- 调古不堪听,声极透岩阿。
- “调古”指的是古代的诗歌或歌词,“不堪听”意指这些古老的诗歌已经失去了它们原有的韵味和价值。而“声极透岩阿”则是说这些古老的诗歌的声音已经穿透了岩石和山岳之间,传遍了整个世界。整句话赞美了古老诗歌的价值和影响力。
- 能妙转,绝扪摩。
- “能妙转”意指能够灵活地运用智慧和能力,“绝扪摩”则是说达到了极致的境界,不再需要摸索和尝试。整句话赞美了某人或某事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不再需要努力或奋斗。
- 六用机中抽线,电光影里撺梭。
- “六用”是指佛教中的六波罗蜜,“机”在这里指的是机会或条件,“抽线”则是比喻性地表达抓住机会或条件的意思,“撺梭”则是形容动作迅速和敏捷。整句话赞扬了抓住机会或条件的能力,以及行动迅速和敏捷的特点。
- 织成无缝袄,绣出没底靴。
- “织成无缝袄”意指制作出完美无缺的衣服,“绣出没底靴”则是说制作出没有鞋底的鞋子。整句话赞美了某种技艺或作品达到了完美无缺的境界,没有任何瑕疵或缺陷。
- 三台舞罢呵呵笑,笑倒多年黑老婆。
- “三台”在这里指的是佛教中的三坛大醮,一种隆重的宗教仪式,“呵笑”则是形容笑声很大且开心的样子。“黑老婆”则是对妻子的一种戏称,意指妻子变得丑陋或难看。整句话描绘了一个场景,当三坛大醮结束后,众人都非常高兴和放松,甚至有人笑得连多年的妻子都变丑了。
赏析:
这首《阐提歌》是一首寓言诗,以佛教典故为素材,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揭露了某些人对佛法的歪曲理解、肤浅追求和盲目崇拜的现象。诗人通过对佛教经典、修行方法、世俗生活等方面的描述,揭示了佛法的真正内涵和精髓所在。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某些人的讽刺和批判,表达了自己对于佛法的理解和信仰。整首诗语言优美、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