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人,有意知,就手织成最容易。
长短大小在目前,密用工夫多快利。
草窠里面跳出来,结却绳头有巴鼻。
牢束跟,紧在耳。
掷地作金声,举步离泥水。
著入千山与万山,把定脚头并脚尾。
赵州尽力戴不起,玄沙吃绊趯著指。
拖来拖去底头穿,轻轻飏在粪里。
注释:
- 村里人:指农民。
- 有意知:有目的性,知道怎么做。
- 就手织成最容易:比喻容易完成或实现。
- 长短大小在目前:形容事物的大小、长短等都在眼前。
- 密用工夫多快利:用密的功夫,速度快。
- 草窠里面跳出来:比喻从困境中走出来。
- 结却绳头有巴鼻:把绳子绑好,使它们紧密相连。
- 牢束跟,紧在耳:形容非常结实。
- 掷地作金声:形容声音响亮,如金属落地发出的声音。
- 着入千山与万山:指鞋子穿在脚上后,可以穿越无数山峦。
- 赵州尽力戴不起:比喻力量不足,无法承担。
- 玄沙吃绊趯著指:比喻陷入困境,被绊倒。
- 拖来拖去底头穿:形容鞋子穿着不舒服,拖沓不顺畅。
- 轻轻飏在粪里:形容鞋子穿在脚上后,会沾上粪便。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农民辛勤劳作和生活艰辛的诗歌。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语言,展现了农民们勤劳、朴实、坚韧的品质。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们艰苦生活的同情和理解。
诗的第一句“村里人,有意知,就手织成最容易”描述了农民们有目的性地进行劳动,他们知道如何去做,并且能够轻松地完成。这反映了农民们的智慧和勤劳精神。
接下来的诗句“长短大小在目前,密用工夫多快利”则描绘了农民们在制作草鞋时,对尺寸和细节的把握,以及他们使用密集的功夫来提高效率。这显示了农民们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和精湛技艺。
诗中的“草窠里面跳出来,结却绳头有巴鼻”形象地描绘了农民们将草鞋缝在一起的过程,强调了他们的熟练技巧和经验。而“牢束跟,紧在耳”则强调了鞋子的结实和稳固性,体现了农民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掷地作金声,举步离泥水”则形容了农民们穿着新鞋子行走时的自信和自豪感,同时也暗示了他们生活的艰辛。
诗的最后两句“著入千山与万山,把定脚头并脚尾”,表达了农民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而“赵州尽力戴不起,玄沙吃绊趯著指”则以幽默的方式揭示了农民们在生活困境中挣扎的状态,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和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农民们的生活场景和心理活动的描绘,展现了他们勤劳、朴实、坚韧的品质,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们艰苦生活的同情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