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此座者,说无味话。
上下三指,彼此七马。
【注释】
偈:《梵语》,佛教徒诵经、念佛时所用的一种韵文体。此指《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颂:佛教用语,指唱赞颂的词。九十三首:即《金刚般若经》中共有九百三十个颂文。
其:代指这首诗。五十三:指这首诗是第五十三篇。
【赏析】
此诗为《金刚般若经》中的一品之颂,颂中“据座者”、“说无味话”,说明此品颂是讲般若经的深奥哲理,不是一般的通俗之谈,而是一种高深的宗教教义和思想理论,所以需要“据座者”来领会和体悟其中的深意,才能“说法”。
全诗用比喻的手法来阐述般若的要旨:“上下三指,彼此七马。”上三指,指佛性;下三指,指烦恼。佛性与烦恼是相对而立的,但它们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没有佛性的烦恼就是空性,没有烦恼的佛性就是无为,这就是佛家所讲的“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道理。
“彼此”指的是众生自己和自己。“七马”是指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马”是佛教中的一种修行方法的名称,这里借喻指“六度”中的任何一种。
这首诗以简炼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深刻地阐述了般若的教义,使读者能深入领会般若经中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