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啼在乱山中,废寺春深暮阁重。
门外永安潭上水,朝昏惟送一楼钟。

【注释】

子规:即杜鹃,又名催归、杜宇。暮春时啼鸣最悲切,声曰“行不得也哥哥”,故亦称“催人不如归”。

永安潭:在今湖南长沙湘江西岸。

废寺:指潭州(治所在长沙)的东门城楼。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诗人于永元二年(75年)春天到潭州任刺史期间所作。此诗首句写景,次句叙事,第三句写景,末句是说钟声送走了一天。全篇语言朴实,意境深远,富有情韵。

首句写景,起得突兀。子规啼在乱山中,废寺春深暮阁重,两句一开一合,写出了作者到达潭州时的所见所感。子规啼在乱山中,暮色苍茫,残阳如血,鸟鸣哀婉,一片凄清景象。而废寺则更显得荒凉冷落。暮色沉沉,暮霭重重,只有那高悬在城头的黄昏钟声,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什么。

次句叙事,承首句写景而来。废寺春深暮阁重是作者来到潭州后所看到的景象。他来到潭州不久,就听到了子规的啼鸣声,于是他便来到了这潭州。他在潭州看到的景象与在长安所见截然不同。在长安的时候,他看到的是繁华热闹,人来人往;而在潭州看到的却是荒凉冷落,无人烟味。他之所以能听到子的啼鸣声,那是因为他来到了这潭州,而在这潭州之中,只有这座废寺还在孤零零地守着它那残损的墙垣。

第三句写景,承次句叙事而来。门外永安潭上水,朝昏惟送一楼钟。在废寺中闲坐了一段时间后,诗人又来到了门外的永安潭上。站在永安潭上,望着眼前的潭水,听着水中的涛声,诗人不禁想起了长安城中的那些繁华热闹的场面。而眼前这一汪潭水,正是长安城中的那条渭水。渭水之畔的高楼大厦,如今已经荡然无存了,只剩下了那座巍峨的长安城门,依旧屹立在渭水边。然而,这长安城中的一切繁华热闹都已不复存在了,只留下了一座空城,静静地伫立在那里,等待着世人的到来。诗人不禁感叹道:“长安城中的人啊,你们何时才能够回到长安城中去呢?”

照应题目。朝昏惟送一楼钟,意思是说:不管是早晨还是傍晚,我都会在这里听到那一声声的钟声。这首诗以暮色中的钟声为结尾,使人感到有一种凄凉之感。诗人虽然身处异地,但心中却始终惦记着故乡长安。他思念家乡的心情就像那一声声的钟声一样,时时回荡在他的耳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