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曹溪去路通,登堂无复问幡风。
好将钟阜临歧句,说似当年踏碓翁。

【注释】

曹溪: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的曹溪门下,即南岳衡山,今属湖南省衡阳市。去路通:去路,指去向,道路。通,可通行,可到达。登堂:登上佛堂,参拜佛祖。幡风:指佛教中的幡旗飘扬,表示寺庙或佛事活动的开始。钟阜:指钟山,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西南,为古时帝王祭天、祭祀先祖之所。歧句:岔口上的一句话,指禅机。当年:指苏轼的祖父苏洵,他曾经在金陵(今南京)钟山脚下种了一株柏树,自号“钟山居士”。踏碓(duō)翁:指磨制粮食的陶工范增,字子饶,因常捣米为杵,舂为碓,故号“踏碓翁”。

【赏析】

此诗是作者送别东坡居士(即苏轼)的诗。诗人用比喻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将送别东坡居士比作登山,把送别东坡居士比作参拜佛祖,把东坡居士比作当年种树的陶工,既表达了自己对东坡居士的深厚情谊,又赞美东坡居士的人品,同时抒发了他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