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当年山鬼窟,豁开正眼耀乾坤。
三拳肋下无多子,一喝雷轰迸海门。
【注释】
颂古:指咏史。四十四首:作者在《题李唐画鹰》一诗中,曾自序其咏史诗为四十六篇,此处“四十四首”疑为“四十六首”之误。《旧唐书·李义府传》载:“义府性险狠,好利喜权势,以是幸进,每与人有隙辄加害之,或构恶言诋毁,人不附者即陷之以罪。”又据《旧唐书·长孙无忌传》载:“上欲大用无忌,无忌固辞,上曰:‘吾用兵四方,威振天下,唯公与长孙无忌及高士廉、褚遂良执正义,正风俗,余皆贪腐,唯无忌可任也。’”此两句当为赞颂二人的功绩。
山鬼窟:传说中山精聚居之处。
豁开:开阔。
正眼:正大光明的目光。
三拳:指拳头。
子:指婴儿。
迸海门:犹言冲破海门,比喻英勇无敌。
【赏析】
此诗前二句写李义府、长孙无忌等人的功绩,后二句赞美他们勇武过人。全诗气势豪迈雄壮,语言刚健有力,富有音乐感。诗人运用夸张和反衬等手法,把两位功臣的卓越功勋和英勇精神表现得栩栩如生。
这首诗是李白的咏史之作。诗人通过咏史来抒发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此诗的前半部分主要赞扬了两位功臣的英勇和才能。后半部分主要赞美他们勇武过人的精神。全诗气势豪迈雄壮,语言刚健有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首句中的“颂古”二字表明了本诗的主题——咏史。而整首诗则是通过赞美历史人物的功绩来达到这一目的的。诗人首先提到了李义府和长孙无忌两位功臣,这是对两位历史人物的直接赞美。然而,这仅仅是开始,真正的高潮在于接下来的两联。
第二句“打破当年山鬼窟,豁开正眼耀乾坤”是对这两位功臣的高度评价。诗人通过“打破当年山鬼窟”这一形象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他们英勇无畏、敢于挑战邪恶势力的赞赏之情。而“豁开正眼耀乾坤”则进一步强调了他们的英勇精神和坚定信念。他们的目光如炬,照亮了整个天地之间,使得邪恶势力无处藏身。
第三句“三拳肋下无多子,一喝雷轰迸海门”则描绘了他们勇武过人的场景。诗人用“三拳肋下无多子”来形容他们的勇猛程度,仿佛连婴儿都能一拳打飞;而“一喝雷轰迸海门”则形容他们在一声怒吼之下就能让敌人闻风丧胆,如同雷霆般震撼人心。这种夸张的描述不仅展现了他们的英勇无畏,也凸显了他们的影响力和威慑力。
最后两句则总结了全诗的主题思想。诗人通过对两位功臣的赞美,传达出了对历史英雄们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对于英勇、正义和力量的向往和追求。这种情感贯穿于整首诗中,使得作品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广泛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