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枯藤了此生,青春作伴日同行。
墙头花吐旧枝出,原上人侵落照耕。
芳草似袍连径合,乱山如画带溪平。
杜鹃知我归心急,啼了千声更万声。
【诗句注释】
- 安吉道中:在安吉(今属浙江)的山间小路上。
- 六尺枯藤了此生:形容道路旁那根六尺长的老藤树,已经陪伴了它一生。
- 青春作伴日同行:春天里的青春和太阳一道陪伴着我。
- 墙头花吐旧枝出:墙角上的花,吐出了曾经枯萎的树枝。
- 原上人侵落照耕:在田野上的人,侵扰了夕阳下的耕作。
- 芳草似袍连径合:芳草像披风一样连接着小路。
- 乱山如画带溪平:杂乱的山峦就像一幅画,溪水平静如镜。
- 杜鹃知我归心急:杜鹃鸟知道我心中急切地想要回家。
- 啼了千声更万声:杜鹃鸟叫了千遍,更叫了万遍。
【译文】
这棵六尺长的老藤见证了我的人生,春光明媚的日子,我们一同行走。
墙角的花,吐出了曾经凋零的枝条。田野上的农民,打扰了我欣赏落日余晖。
草地如同披风一样连接着小路,群山就像一幅画,溪流平静如镜。
杜鹃鸟明白我归乡的心情,一声声叫个不停,仿佛要表达我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在安吉山中的所见所感之作。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
首句“六尺枯藤了此生”,以枯藤为线索,引出了整个画面。这里的“六尺”并非实指,而是夸张其长度,用以突出老藤的坚韧与沧桑。“了此生”则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豁达情怀。
次句“青春作伴日同行”,展现了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青春”与“日”相伴,寓意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第三句“墙头花吐旧枝出”,通过描写墙头花朵绽放的情景,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更迭。而“原上人侵落照耕”则描绘了田野劳作的场景,展现了勤劳朴实的农民形象。
最后一句“芳草似袍连径合”,“芳草”既指草地,也象征着希望与生机;“连径合”则描绘了草丛覆盖的道路,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而“乱山如画带溪平”则是对整幅画面的概括,将山水与溪流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尾句“杜鹃知我归心急,啼了千声更万声”,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杜鹃鸟的鸣叫声,仿佛是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呼唤,让人感受到一种离别时的无奈与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