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清明节,人家拜扫时。
纸灰粘蝶翅,啼血染花枝。
追亲思远,写恨含悲。
不论富贵,大小由之。
唯有林泉衲子,无思无念,无欲无为。
圆蒲静倚,瘦策闲戏。
燕子自长春寂寂,长歌一曲啰啰哩,不是知音说向谁。
【注释】
寒食:清明节的前一天,禁火。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夏历冬至后的108天。扫墓、踏青、荡秋千等。纸灰粘蝶翅:指烧纸钱。啼血染花枝:指坟头有新添的纸钱,被风吹落沾在树上或花上。追亲思远:指思念远方的亲人。写恨含悲:指心中充满了悲痛。不论贵贱:不管身份地位高低贵贱。林泉衲子:佛教语,指修行者。衲子:和尚。圆蒲:圆竹筒。静倚:静静地靠着。瘦策:瘦长的竹杖。春寂寂:春天的寂寞。长歌一曲啰啰哩:即“长歌一曲,别是情”之意。啰啰哩,梵语。知音说向谁:没有知音来理解。
【赏析】
本诗作于作者晚年,是一首偈颂,内容主要是对人生的感慨和自我安慰。诗中表现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看破与超脱,以及他对生死离别、世事沧桑的深刻体验和体悟,反映了他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观。
首句点明时间、地点、节日,为全诗奠定基调。清明节,人们扫墓、祭祖、踏青,以表达对逝者的缅怀之情;寒食节,人们禁止生火、吃冷食,以示悼念。两句交代了扫墓时节及习俗,渲染了节日气氛。
三、四两句写扫墓时的情景。“纸灰粘蝶翅”“啼血染花枝”,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扫墓时纸灰纷飞、血痕斑斑的景象,也表达了扫墓者对亡人的怀念与哀伤。同时,这些纸钱被风吹落,沾在树上或花上,仿佛在诉说着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五、六句写扫墓后的感慨与思考。“追亲思远”一句,既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也暗示了人生短暂、无常的无奈和悲哀。“写恨含悲”,进一步表达了内心的痛苦和悲伤。
七、八句提出人生哲理。无论富贵贫贱,都应该珍惜时光、把握当下,因为每个人的一生都是有限的;同时,也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无欲无求,这样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间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宁静之地。
九、十句描写林泉衲子的生活状态。林泉衲子是佛教语,指修行者,他们过着清贫的生活,远离尘世的喧嚣与繁华。这里的“圆蒲静倚”指的是坐在圆竹筒旁,静静地依靠着它;“瘦策闲戏”则是拿着瘦长的竹杖在闲暇之余玩耍。这些生活细节展现了林泉衲子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十一、十二句写燕子的寂寞。燕子作为春天的象征,它们的飞翔、鸣叫都是春天的标志。然而在这个寂静的春天里,它们却只能独自享受这份宁静;同时,燕子们也在长歌一曲,似乎在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这里的“不是知音说向谁”,既是对前文的总结,也是对整个人生的感慨与领悟。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诗人通过描绘清明节扫墓的情景,表达了对亲情的怀念与哀伤;通过提出人生哲理,展现了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通过描写林泉衲子的日常生活,传达了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也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使得整首诗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