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秋,何处热,尽大地,一团铁。
衲僧家向南北东西,草鞋跟踏得裂,拄杖头挑得折。
蓦扎相逢,德山棒,临济喝,百怪千妖,如何计结。
恶,邪法难扶,莫说莫说。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格式要求:
- 先输出诗句。
- 再输出译文。
- 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
- 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
- 末尾附上赏析。
诗句:
八月秋,何处热,尽大地,一团铁。
衲僧家向南北东西,草鞋跟踏得裂,拄杖头挑得折。
蓦扎相逢,德山棒,临济喝,百怪千妖,如何计结。
恶,邪法难扶,莫说莫说。
译文:
在八月秋天,到处都是酷热,大地上就像一团火热。
和尚(即衲僧)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他们穿着草鞋踩得破破烂烂,拿着拐杖摔得支离破碎。
当他们意外相遇时,会用德山棍棒打他,用临济喝的方式斥责他,面对各种奇怪和妖魔鬼怪,如何能够解决呢?
真是糟糕啊,邪恶的方法很难支持,别说了,别说了。
关键词注释:
- 八月:古代对农历八月的称呼。
- 何处热,尽大地,一团铁:形容八月天非常炎热,整个世界都被太阳晒得如同铁一般灼热。
- 衲僧家:指出家人(和尚)。
- 南北东西:泛指方向。
- 草鞋跟踏得裂:形容和尚们行走的辛苦。
- 拄杖头挑得折:形容和尚们行走的艰难。
- 蓦扎相逢:突然相遇。
- 德山棒:禅宗的一种棒法,源自德山寺的禅师。
- 临济喝:临济宗的一种喝斥方式,强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 百怪千妖:各种各样的怪异现象。
- 邪法难扶:形容佛教中的正道难以支撑。
- 莫说莫说:不要说了,表示否定或制止。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八月天热的景象,展现了僧侣们在艰苦环境中坚持修行的艰辛。诗中的“衲僧”和“草鞋跟踏得裂”等词语,生动地勾勒出了僧人的生活状态和性格特点。接着,诗通过“德山棒”和“临济喝”等典故,表达了禅宗对于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主张。最后,诗人用“恶”来概括佛教中的邪法难以维系,暗示了佛法的重要性和不可动摇的地位。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佛教中的某些现象进行批判,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坚定信仰和维护佛法尊严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