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横陈,七峰环绕。
妙转玄枢,死生关破。
去何有偈,流水渡百滩,来本无言,疾风号万窍。
更问如何与若何,珍重便行。
髑髅前失照,断猿哭月千林晓。
【注释】
1.偈颂:佛教语,即佛经中的偶颂。唐代盛行。本为佛经中的韵文,以五言、七言为主,后来也用于诗歌创作。
2.其五十六:这是诗的第56首,是偈颂的一首。
3.横陈:平铺;横卧。
4.七峰环绕:指山峰围绕在湖泊的周围,形容景色秀美。
5.妙转玄枢:指佛教中的重要法门或道理。
6.死生关破:指对生死的迷惑被解除。
7.去何有偈:意为“去哪里才能找到答案”。
8.流水渡百滩:比喻经过许多艰难困苦。
9.来本无言:意为“来时没有言语”。
10.疾风号万窍:形容风声很大。
11.如何与若何:意为“怎么样和应该怎样”。
12.珍重便行:意为“珍重地离去”。
13.髑髅前失照:髑髅(tu lou)是指人的头部骨骼,此处用来形容人死后的样子,失照则指失去了光辉。
14.断猿哭月千林晓:意思是说,断崖上的猿猴对着月亮哭泣,声音穿透了树林,直到清晨。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属于偈颂的一种形式。它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生死、真理等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诗的第一句就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画面——一湖横陈,七峰环绕。这个画面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而第二句“妙转玄枢”则是对前面画面的深化,揭示了生命的本质——生死轮回。这里的“玄枢”指的是佛教中的法门或道理,意味着生死轮回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无论是生还是死,都离不开这一规律。
第三句“去何有偈”,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到哪里去才能找到答案?”这个问题引发了读者的思考,也暗示了这首诗的主题。第四句“流水渡百滩”,进一步描绘了人生旅途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坎坷的感慨。而第五句“来本无言”,则表达了一种超然的态度,认为来时没有言语,只有默默地前行。
最后两句“更问如何与若何,珍重便行”,则是诗人对前四句的总结。他再次提出问题:“怎么样和应该怎样?”同时,他也表达了一种坚定的信念:“珍重地离去。”这两句话既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他的豁达胸怀。
这首诗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生死、真理等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