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心即佛几人知,立雪齐腰只得皮。
四海浪平龙玩宝,尽他蝼蚁撼须弥。

即心即佛几人知,

立雪齐腰只得皮。

四海浪平龙玩宝,

尽他蝼蚁撼须弥。

诗句释义:

1. 即心即佛几人知:

  • 即心即佛:指内心的觉悟即是佛教的真谛,表明只有真正达到内心觉悟的人才能体会到这种境界。
  • 几人知:表示这种境界是少数能够理解和达到的,暗示其深奥和难以普及。

2. 立雪齐腰只得皮:

  • 立雪:古时候的一种求学方式,学子们冒着风雪去拜见师长求教学问。
  • 齐腰:通常指人的腰部或身体的一半,这里用来比喻求学的艰辛与努力。
  • 只得皮:意味着仅仅得到了外表的尊敬或学识,而未能触及真正的智慧或理解。

3. 四海浪平龙玩宝,

  • 四海:泛指广阔的水域,常用来象征知识的广阔无垠。
  • 龙玩宝:龙在这里象征着知识和智慧,宝则代表着珍贵和不可多得。
  • 玩宝:形容知识如同珍贵的宝物一样,被精心地玩赏和保护。

4. 尽他蝼蚁撼须弥:

  • 蝼蚁:微小的昆虫,用来形容微不足道的力量或存在。
  • 撼须弥:须弥山是佛教中代表世界中心的象征之一,意为极其坚固。
  • :摇动,这里是比喻微不足道的存在尝试动摇或影响巨大存在的行为。

译文:

在心灵深处,那些真正的佛性只有少数智者能领会。在寒冷的冬日里,学子们不畏严寒,跪拜在老师的门前只为求得一席教诲。然而,他们得到的一切不过是表面的尊敬,并未触及到真正的智慧精髓。

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学者们如蚂蚁一般渺小,却企图撼动那代表智慧的须弥山。尽管他们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最终也仅仅是徒劳一场。这表达了一种对知识追求者的无奈和批评,指出了知识追求中的盲目性和无效性。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意象,揭示了人们在追求知识和真理过程中的种种困惑和挑战。诗中的“即心即佛”表达了对于内心觉悟的追求,而“立雪齐腰只得皮”则反映了人们在知识获取过程中可能经历的困难和挫折。

诗人利用自然界的景象——大海、雪山、蝼蚁与须弥山——来喻指人类在追求知识道路上的渺小与艰难。大海代表了无边的知识领域,而蝼蚁与须弥山则形象地描绘了人类在这一领域中的渺小和力量的不足。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意的表现力,也深化了诗歌所要传达的哲理意义。

整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节奏感,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的描写,展现了一种对知识和真理探索的深刻反思。它鼓励人们认识到,真正的智慧和学问并非轻易可得,需要不懈的努力和正确的方法。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追求知识和智慧的过程中要保持谦逊和实际的态度,避免陷入盲目和无效的追求之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