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掌焚香敬揲蓍,数符大衍为君悲。
生如玄德不为夭,命许宣尼只自知。
方丈室中曾示病,三生石上又前期。
他年认取本来面,依旧颠僧与退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挽赵秋晓》。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第一句:“合掌焚香敬揲蓍,数符大衍为君悲。”

  • 合掌焚香:这是一种表示敬意和哀悼的行为,通常用于悼念逝者。
  • 敬揲蓍(diéshī):这是一种占卜工具,用来预测未来或者解决难题。
  • 数符大衍:这里的“数”可能指的是数字、数量,而“符”和“大衍”则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符号或者规则。
  • 为君悲:这表明作者因为死者的去世而感到悲伤。

第二句:“生如玄德不为夭,命许宣尼只自知。”

  • 生如玄德:这句话引用了三国时期的蜀汉名臣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被后世尊称为“诸葛孔明”),他以其智慧和才能著称。
  • 不为夭:这里的“夭”可能指的是早逝或者英年早逝。
  • 命许宣尼(指孔子)只自知:孔子(字仲尼,即孔夫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许多关于道德、政治和社会的重要观点。这里可能是指孔子对自己的生命有着深刻的认识,知道何时应该结束自己的生命。

第三句:“方丈室中曾示病,三生石上又前期。”

  • 方丈室中:这是佛教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禅宗的一种修行场所,也被称为庵堂或禅房。
  • 示病:这里可能是指作者在寺庙中看到禅师生病时的情景。
  • 三生石上又前期:这是另一个佛教传说,据说有一块名为“三生石”的石头,上面刻有前世的轮回信息。这里可能是指作者在寺庙中找到了这个传说,看到了与自己有关的前世信息。

第四句:“他年认取本来面,依旧颠僧与退之。”

  • 他年认取本来面:这里的“本来面”可能是指一个人的真实面目或者本质。
  • 依旧颠僧与退之:这里的“颠僧”可能是指古代的一个僧人,而“退之”则可能是指唐代的大诗人杜甫(字子美,又称杜工部)。这里可能是指作者希望将来能够认出自己真实的面目,就像那个颠僧一样。同时,也可能是指作者希望自己能够像杜甫那样成为一位伟大的诗人。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赵秋晓生前的事迹和死后的情况,表达了作者对死者的怀念和对其一生的评价。诗中运用了一些佛教元素,如方丈室、三生石等,这些元素为诗歌增添了一些神秘色彩。此外,诗中的关键词“玄德”、“宣尼”等都与历史人物相关,这可能意味着作者在表达对死者的敬意和对历史的思考。最后一句中的“依旧颠僧与退之”可能是作者对自己未来的期望,希望继续保持谦逊和学习的态度,成为一个有才华的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