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地擎山,不知山之孤峻。
如石含玉,不知玉之无暇。
古人恁么说话,大似抱贼叫屈。
普融门下,人人慷慨。
生擒虎兕,活捉狞龙。
眼里著得须弥山,耳里著得大海水。
不是向人夸伎俩,丈夫标致合如斯。
【注】1. 擎:举起。2. 恁么:如此这般。3. 普融门下:指佛教禅宗,是达摩祖师的道场。4. 须弥山:印度神话中的最高山峰,又称“须弥”。5. 大海水:印度神话中的海,即阿修罗之海。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借描写山石来比喻人的品格。诗人以山石为喻,赞美那些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首句“似地擎山”,形容人的品格崇高,如同擎天柱一般,支撑天地之间的万物。第二句“不知山之孤峻”,进一步强调了这个人的品格高洁,就像一座孤峻的山峰一样独立而坚定。第三句“如石含玉”,用来形容这个人像玉石一样珍贵,却又不张扬。第四句“不知玉之无暇”,进一步强调这个人的纯洁无瑕,就像玉石一样完美无损。第五句“古人恁么说话”,是指古代的人们说话做事都有原则和底线,不会随便胡说八道。第六句“大似抱贼叫屈”,则是说这些人做事有章法,不会随意冤枉他人。第七句“普融门下”,指的是佛教禅宗的道场普融寺。第八句“人人慷慨”,是指这个道场的人都胸怀坦荡,乐于助人。第九句“生擒虎兕”,则是指他们有能力制服凶猛的野兽。第十句“活捉狞龙”,则是说他们有能力制服狡猾的龙。最后一句“眼里著得须弥山,耳里著得大海水”,则是说他们的眼睛里可以看到整个世界,耳朵里可以听到大海的声音。
整首诗通过描绘山石的特点,来比喻人的品格高尚、纯洁无瑕、胸怀坦荡、乐于助人等优秀品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优秀品质的赞赏和敬佩之情。这种表达方式既符合诗歌的审美特点,又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