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间千字走龙蛇,好事何人护绛纱。
一读已能生感慨,暮檐萧瑟更啼鸦。
【注释】
过定林谒荆公画像 其二:在定林寺谒见王安石的画像。
定林寺,即王安石曾住过的金陵栖霞寺。王安石号半山,故称栖霞为定林。
荆公,指王安石。
千字,指王安石手书的《千字文》。
好事,指喜爱书法的人。绛纱,指红色绫罗绸缎。
一读已能生感慨,暮檐萧瑟更啼鸦,暮,傍晚;檐,屋檐;萧瑟,风雨声;啼鸦,乌鸦叫声。
赏析: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和诗人。他一生勤于政事,锐意进取,主张变法革新,但屡被罢免,郁郁不得志。他的诗文也多反映了这些思想内容。这首诗就是作者游览定林寺时所作,以赞叹王安石书法艺术精湛、造诣非凡而作。
“壁间千字走龙蛇。”起句就点出所咏之对象——王安石的《千字文》手卷。王安石的书法造诣很高,他的行书、草书都很有名。《千字文》是一篇七千余字的启蒙读物,其中有许多典故,王安石用他的笔一一写出,所以称为“千字”。王安石的书法,正如他在一首题画诗中所写的那样:“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刚拙圆劲藏巧拙,顾盼温润如春柔。”(《诸宫调》)这里,作者说他的书法“走龙蛇”,正是指他笔下的字形,既有刚健有力的气势,又富有变化和节奏感,如同一条条游动的龙与蛇,生动活泼。
接着两句说,这样高妙的书法作品,又有谁来欣赏呢?作者用了反问语气来表达他对这件珍品的赞美。“何人”二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王安石书法艺术的钦仰之情,而且也表明了作者自己虽不擅长书法,但也能从中受到感染。“护绛纱”,是说有人保护着这珍贵的作品。“绛纱”是一种红色的丝织品,古代用作衣服的衬里。这里借指珍贵的文物。
下面两句是对前句的具体化、形象化的描绘。王安石的书法作品一经展开,读者就会立即感到它那独特的魅力,令人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感慨之情。这里所说的“一读已能生感慨”,就是说一旦看到这样的书法作品,就会立刻激起读者的感情。“暮檐萧瑟更啼鸦”,是说黄昏时分,雨打风吹,寒气逼人的景况。这时,乌鸦在檐上凄厉地啼叫。作者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乌鸦比作悲愤的诗人,进一步渲染气氛,加深感情的表达。这两句诗通过写景抒情,进一步突出了王安石书法艺术的高超。
此诗首句紧扣题目“谒荆公画像”,颔联紧承上句之意,称赞王安石的书法艺术,颈联从侧面烘托王安石书法艺术的精妙,尾联由景转情,抒发对王安石书法艺术的赞赏之情。全诗意境开阔,格调高古,语言精练含蓄,韵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