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水平林眇不穷,雪翻鸥鹭点晴空。
洞房岂识江湖趣,意象冥将造化同。
注释:
野水平林,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雪翻鸥鹭点晴空。
洞房之中,岂知江湖之趣?意象冥同,造化同工。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观曹夫人画而作的题咏之一。诗中以“洞房”、“江湖”比喻画中所绘景物,形象地描绘出画家高超的技艺和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野水平林眇不穷,雪翻鸥鹭点晴空。
洞房岂识江湖趣,意象冥将造化同。
注释:
野水平林,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雪翻鸥鹭点晴空。
洞房之中,岂知江湖之趣?意象冥同,造化同工。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观曹夫人画而作的题咏之一。诗中以“洞房”、“江湖”比喻画中所绘景物,形象地描绘出画家高超的技艺和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诗句释义与分析 赏析黄鹤山顶云与白龙潭上雨之诗 1. 诗句原文 但看黄鹤山顶云,化作白龙潭上雨。 2. 注释与解释 - 黄鹤山: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江边,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而闻名。 - 黄鹤山顶:即黄鹤山上的龙池,是黄鹤山的一部分。 - 云化作白龙潭上雨:传说在黄鹤山顶的云朵会化作白龙潭上的雨滴。 3. 诗歌背景 - 黄鹤山因其形似张翼左右,如母顾子,亦名母顾山。 4. 赏析 -
次韵闻复湖上秋日六言 其七 江城秋至几日,风物斗觉凄凉。 邻女机丝何有,夜闻促织悲伤。 注释: - 江城:指作者所在的城市,秋天到来已有几天了。 - 风物:自然景物。 - 斗:非常,极其。 - 凄凉:冷落、萧条的感觉。 - 何有:没有。 - 夜闻促织:晚上听到蟋蟀的叫声。促织即蟋蟀,古人常用以表达哀愁之情。 - 悲伤:感到悲伤。 赏析: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本题要求赏析诗句,注意要结合全诗的内容,从内容和形式上作答,分析其表达效果。“柱础争流馀润”意思是:石柱下的流水争着向屋檐下滴落。“定有盲风怪雨”,意思是:一定会有狂风暴雨。“晓来已听鼍龙”意思是:拂晓时分,我听到了鼍龙的鸣叫。“油云忽改山容”意思是:浓密的云层突然改变了山的颜色。“盲风怪雨”是借喻,形容夏夜的风雨来得迅猛猛烈。“鼍龙”指的是雷
注释:在禅理修行后,偶尔登上绝顶的山峰,坐在石头上聊以解闷。 眼界漫然分界线,谁知大道无边无际。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登高望远、领悟人生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登高望远,领悟到了人生的大道理。 首句“禅馀偶登绝巘”,描绘了诗人在禅理修行后,偶尔登上绝顶的山峰。这里的“禅”指的是佛教的禅宗,是一种修行的方式,而“余”则表示剩余、闲暇的状态。诗人在完成一定的修行之后,感到心灵得到了净化和提升
【注释】 处士:隐居不仕的人。陈迹:旧迹,遗迹。断碑:残损的石碑。 婉约:柔美含蓄。秀句:优美的诗句。骚人:指屈原,战国时楚国诗人,以作《离骚》著称于世。万古:永远。传香:流传久远。 【赏析】 此诗是作者对闻复湖上秋日景色的描写和赞美。 首联“处士尚余陈迹,断碑横卧林塘”,写景抒情,先点明地点和环境。“尚余陈迹”表明这里曾经发生过一些事情,留下了一些痕迹。“断碑横卧”则说明这些陈迹已不复存在了
译文: 人到晚年身体衰弱,背绳追曲周容。 嗟叹你时来势利小人,故能嘲笑嘲弄龟龙。 注释: 次韵:这是一首七言诗的次句,与原诗的首句相呼应,即用原诗的句子进行押韵。 闻复湖上秋日六言:这是一首六言诗,每句六个字,共三联。 其一云:“人物年来衰谢,背绳追曲周容。”意思是说,人们年老体衰,背离了正直的原则,追求世俗的享乐。 其二云:“嗟尔得时蝘蜓,故能嘲哂龟龙。”意思是说,你们这些人得到富贵的机会
【注释】 次韵闻复湖上秋日六言 其九:此诗是作者应友人之请所作。首句“凉月娟娟清媚”,用“凉月”喻人,以美人比月亮,既写出了月色之美,又写出了人的娇媚。次句“舒光巧入帘栊”,写月光从帘栊间透进来,照在屋内的壁上和窗棂上,形成一种朦胧的美感。第三句“万籁声同比竹”,万籁指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如风、鸟叫声等。第四句“细窥一一空中”,细看这些声音在空气中的分布和传播情况,如同观察竹枝上的蝉鸣一样清晰可见
【注释】狙公:指猎人。巧黠:聪明机智。迷暮四朝三:意谓狡猾的猎手在傍晚时,用箭射向四个方向。老我身如枯木:比喻人到了老年像枯木一样。兀然不动:像岩石一样屹立不动。幽岩:山中幽暗的山洞。 诗的赏析:此诗为七绝,写诗人对秋日景色的感受和心情。首句“可怪狙公巧黠”,是说秋天里那些狡猾的猎人(狙公)在傍晚时分,把箭射在四个不同的方向。诗人用“可怪”二字,既形容了猎人的狡诈,又表现了自己的惊讶之情
【注释】陇头:古称山名,在今甘肃陇西县东南,是秦、晋分界的地方。陇首,即指此处。 【赏析】此诗描写了一幅清丽的月夜图景。前两句写天边云彩,后两句写水中波光。诗人以“约”、“催”二字,把风和角都拟人化了。这两句是写明月初上时,云彩被风吹动,从陇头向西北方向移动,而那高挂天空中的月亮也仿佛在催促云层快些归去。第三句写明月在湖面上映出明亮的光来。第四句写月光照射在湖面上,使湖水波光粼粼。
注释:浩瀚的霜气刮动天地,温泉和火井都没有了生气。 赏析:这是一首边塞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浩瀚”是形容霜风之大,“刮”字写出了其强劲有力之势,“天地”两词写出了其范围之广,“无生意”三字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其气势之盛,将自然景观描写得生动传神。后两句抒情,诗人面对如此景象不禁感叹:温泉和火井都没有了生气。表达了诗人对边疆的忧虑之情
注释: 次韵代岭上老人答:此诗为应和岭上老人的诗作,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真谛的深刻理解与感慨。 闲持箕帚扫崔嵬:闲暇时拿起扫帚清扫高峻的山崖,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尊重。 夹道松阴尽我栽:在山路两旁种下了一排排松树,象征着作者对自然的美好憧憬。 人去人归真一笑:无论人去人回,都只是一笑置之,表明作者对世事的超然态度。 坏空成住互轮回:认识到一切皆为空无,生死轮回是世间万物的常态。 赏析:
【注释】 冰纨玉粉:形容扇子上的画纸洁白如冰,细腻似玉。 墨妙扶疏:指画法高超,枝干苍劲,笔墨洒脱,气势磅礴。 挥毫底人物:指画家的笔力能写出人物的生动形象。 不言从可识天真:意为不需多说,自然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天性和真情。 【赏析】 《酬刘巨载舍人见赠所画山水扇》是宋代诗人苏轼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赞美了刘巨载的画艺高超,用“冰纨玉粉净无尘”来形容其画作纯洁无瑕
次韵伯言明发登西楼望桃花 其二 小楼西望那人家,出屋香梢几树花。 只恐东风能作恶,乱红如雨堕窗纱。 注释: 次韵伯言明发登西楼望桃花 其二:次韵,是和诗时用原韵相押的作法;伯言,即苏轼之弟苏辙(字伯言);登西楼,登上高楼;望桃花,看桃花盛开;小楼西望,小楼西边的窗户;那人家,那些人家;出屋香梢,飘出香味的枝条;几树花,几株花;只恐,唯恐;东风,春风;作恶,搅乱;乱红如雨,乱飞的花瓣如雨;堕窗纱
观宗室曹夫人画 其二 华屋生知世胄荣,谁教天付与多能。 西风白草牛羊晚,隐见横冈一两层。 注释: 华屋:指富贵人家的房屋。生知:天生就知晓。世胄:指世代为贵族的人。荣:荣耀,光荣。谁教:怎可怪罪。 天付:上天赋予(自己)的能力。多能:多种才能。 西风:指秋风。白草:白色的野草。牛羊:指放牧的羊群和牛群。晚:傍晚时分。 隐见:隐约可见。横冈:横卧的山冈。层:层层叠叠。 赏析:
临平山下藕花洲,旁引官河一带流。 雨棹风帆有无处,笔端须与细冥搜。 注释:临平山下是著名的杭州西湖景点,藕花洲是西湖十景之一。“傍引”指靠近。 官河:杭州西湖中一条小河。 细冥:仔细地思考或揣摩。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临平山下、藕花洲旁的西湖边赏景的情景。诗中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自然景色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诗人的喜悦心情。同时
【注释】1、“古槐花”: 指秋末的落叶。2、“中庭”: 院子中。3、“夜半风来”: 指半夜时分的微风。4、“卷叶鸣”: 树叶在风中翻飞,发出声音。5、“颍水先生”: 此指作者自己。6、“呼儿”: 呼唤孩子。7、“应问此何声”: 孩子应问这是什么声音。 翻译:秋风吹落了庭院中的古槐树叶,深夜里微风袭来,树叶翻滚着发出声响。如果我的朋友还在颍水一带,我会叫他询问这到底是什么声音。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