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榆偃蹇若苍龙,影占荒郊半亩宫。
下有牧羊双稚子,卧吹芦管对西风。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枯榆”是诗人在西郊看到的景象,诗人把榆树比作苍龙,形象生动、富有诗意。“影占荒郊半亩宫”中“影占”二字,说明诗人所见之景,并非如人们想象中的一片荒凉,而是有生命、有情感的。榆树的影子占据着荒郊的一半土地,这是多么壮观的场面。“下有牧羊双稚子,卧吹芦管对西风”,这是诗人所看到的另一景象。两个牧童,一个吹芦管,一个卧吹笛。他们吹得正起劲,却全然不知有人在一旁观看。“西风”二字,不仅点明了季节,而且写出了环境的清冷。“牧童吹短笛,倚杖望遥天”一句,既写出了牧童的悠然自得,又写出了他们的孤独寂寞;既写出了他们的天真可爱,又写出了他们的无可奈何。牧童们虽然生活艰苦,但他们仍然乐观地生活着。

【答案】

枯榆偃蹇若苍龙(榆树),影占荒郊半亩宫(影映在荒郊半边,形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下有牧羊双稚子,卧吹芦管对西风(两个放羊的孩子,一边听着悠扬的笛声,一边看着天空)。

赏析:

诗的前两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榆树的苍劲有力,其影长可遮半亩荒郊。后两句则描绘牧童的悠然自得和他们的孤独寂寞,表现了他们的生活状况以及内心的无奈和悲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