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清玉绳晓,涧谷风未号。
澄潭不可极,俯盼惊骨毛。
岂不有神物,于兹能遁逃。
海日射两崖,馀辉何昭昭。
游鳞出岸穴,翻覆如银刀。
偶来殊不恶,胜事俄所遭。
聊为五字咏,远愧谢与陶。

注释:

霜清玉绳晓,涧谷风未号。

澄潭不可极,俯盼惊骨毛。

岂不有神物,于兹能遁逃。

海日射两崖,馀辉何昭昭。

游鳞出岸穴,翻覆如银刀。

偶来殊不恶,胜事俄所遭。

聊为五字咏,远愧谢与陶。

赏析:
此诗描写了庐山的自然美景和诗人的游览感受。全诗以清新的语言描绘了庐山的早晨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向往之情。

首联“霜清玉绳晓,涧谷风未号。”描绘了清晨时分,霜气清冷、月光如练的景象,山谷中的风吹拂着树木,声音细微而悠扬。这两句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

颔联“澄潭不可极,俯盼惊骨毛。”则是进一步描绘了庐山的清澈之水。这里使用了一个巧妙的比喻,将澄潭比作一面镜子,让人不禁联想到镜中倒映出的自己。这种比喻既形象又生动,使得读者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到诗人的所见所感。

颈联“岂不有神物,于兹能遁逃?”则是诗人对于庐山神奇之处的感慨。这里的“神物”一词,既指自然界中的神秘事物,也暗指诗人自己的内心世界。诗人在感叹这些神奇的事物时,也流露出了一种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尾联“海日射两崖,馀辉何昭昭。”则描绘了庐山日出时分的美丽景象。阳光透过山谷间的缝隙,洒向两壁峭壁之上,形成了一片灿烂的光带。这句诗不仅展现了庐山的壮丽景色,也让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对庐山的喜爱之情。同时,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意义也值得细细品味——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