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月未出岭,众峰环苍苍。
裴回倚修竹,迟此清夜光。
俄惊众木颠,滟滟浮银潢。
玉兔既且跃,浮云亦难妨。
须臾经中天,下瞩被八荒。
却瞻中外官,森森敛低昂。

圆月还未从山岭里升起,众山峰环绕着苍翠的群峦。

徘徊在修长的竹林边,迟迟不愿离去,享受这清夜的月光。

突然惊觉树木都倾斜了,银色的月光洒满河面。

玉兔已经跃过天界,浮云也挡不住月光。

不一会就穿过了中天,往下望去八荒无际。

回头观望内外官,森严肃穆收敛起低昂。

注释:

  1. 庐山杂兴:是李白在庐山时写的一组诗歌,共十二首,此诗为其中的第二首。
  2. 圆月未出岭:月亮还没有升出山岭。岭,指山。
  3. 众峰环苍苍:众多山峰环绕着青色的峰峦。苍苍,青色。
  4. 裴回倚修竹:徘徊、逗留,依傍着修长的竹子。裴回,徘徊的样子。
  5. 迟此清夜光:因为留恋这清幽的夜晚,所以迟迟不愿意离开。
  6. 俄惊众木颠:不久惊动了树木都倾倒了。俄,不久。众木,众多的树木。
  7. 滟滟浮银潢:银潢,银河,泛指银河。滟滟,水波荡漾的样子。
  8. 玉兔既且跃:玉兔(传说中月中的神兔)已经跳过天空。
  9. 浮云亦难妨:浮动的云层也难以阻挡。
  10. 须臾经中天:不一会儿就经过天空正中央。
  11. 下瞩被八荒:俯视着整个大地。下瞩,向下观看。被,覆盖;八荒,泛指四方极远之处。
  12. 却瞻中外官:回头看看内外官员。却,反而;外官,朝臣;内官,宫廷侍从人员。
    赏析:
    《庐山杂诗》共有十二首,这是其中第二篇。这首诗描写作者在庐山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全诗通过对庐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描绘,展现了庐山的壮丽景色和丰富内涵,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联“圆月还未出岭,众峰环苍苍”,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庐山的早晨景象。月亮还未从山岭里升起,众多山峰环绕着青色的峰峦,给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感觉。这里的“圆月”指的是新月,尚未完全升到高空,与“众峰”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卷。
    颔联“裴回倚修竹,迟此清夜光”,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庐山的自然景观。徘徊在修长的竹子边,迟迟不愿离去,享受这清夜的月光。这里的“裴回”是指徘徊、逗留的意思,诗人用“修竹”作为背景,表现出庐山的静谧和幽美。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和留恋。
    颈联“俄惊众木颠,滟滟浮银潢”,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画面,描绘了庐山夜晚的美丽景象。不久惊动了树木都倾倒了,银色的月光洒满河面。这里的“银潢”指的是银河,诗人用它来象征庐山夜晚的星空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惊叹之情。
    尾联“玉兔既且跃,浮云亦难妨”,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全文,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玉兔(传说中月中的神兔)已经跳过天空,浮动的云层也难以阻挡。这里的“玉兔”象征着月亮的光芒,而“浮云”则代表着变幻莫测的天空。诗人通过这两个意象,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界变幻莫测和神秘莫测的认识和感受。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和风格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