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清无底,江月明如洗。
开轩浥清明,道人清若此。
春风不摇江面波,春云不载江头雨。
天地无尘夜未央,照影轩中惟自许。
我来风雨夜漫漫,水月俱忘无表里。
笑拍阑干问阿师,水在月兮月在水。

【译文】

江水清澈见底,月光如洗;打开窗户沐浴在这清明的月色中,道人清静如同这月色。

春风和煦不摇动江面微荡,春天的云朵不承载着江头的雨滴。

天地间没有尘埃,夜晚未央,照影于轩中的只有自己。

我来时风雨交加夜色茫茫,忘却了内外之分。

拍着阑干询问道长,水在何处?月在何处?

【赏析】

这是一首咏水仙的诗。全诗从“江水清无底,江月明如洗”开篇,就描绘出一个空灵、澄澈的水月世界。诗人以江水的清澈来比喻水仙的纯洁高洁,以明亮的月光来赞美水仙的美丽动人。接着,诗人又通过“开轩挹清风”“道人清若此”等诗句,进一步渲染了水月轩内清新雅致的氛围。而“道人清若此”一句,更将道人与水仙相提并论,既表现了水仙的高洁,也体现了诗人对水仙的喜爱之情。

接下来的四句诗,诗人运用了一系列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对水仙的赞美之情。“开轩浥清明,道人清若此。”诗人站在水月轩外,推开窗子,感受着窗外的清明之风;而道人则显得更加清静、超然。这里的“浥”字,意为润湿,用来形容清风的清爽。同时,诗人也将道人比作水仙,认为他们都有一颗清纯、高洁的心灵。

接下来四句诗,诗人又将目光投向了天空。“春风不摇江面波,春云不载江头雨。”在这宁静的夜晚,春风轻轻拂过江面,却无法激起任何波澜;而春天的云彩也无法承载着江头的雨水。这里,诗人通过对春风、春云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宁静、美好的水墨画卷。同时,这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定,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接下来的四句诗,诗人又回到了水月轩内,与道人一起欣赏着眼前的美景。“天地无尘夜未央,照影轩中惟自许。”在这无尘的夜晚,天地间的一切都显得如此宁静、纯净。诗人站在轩中,将自己的倒影投射在地上,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了他一个人。这种孤独而又宁静的感觉,让人不禁想起古代文人墨客常常借山水田园来寄托自己的情怀。

诗人再次回到了风雨交加的夜晚。他独自行走在江边,看着那飘渺的水雾和皎洁的月光。突然,他停下脚步,拍着栏杆向道长问道:“水在何处?月在何处?”道长的回答是:“水在何处?月在何处?”这个回答让诗人陷入了沉思。是啊,水月之间,究竟有何不同呢?或许正是这种不同,使得水月成为了人们心中永恒的美丽象征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