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有庐山,笔下有庐山。
窗下有庐山,眼中有庐山。
别山十七年,见山一日间。
韵险落鬼胆,语妙破天悭。
永怀看山人,恨不同跻攀。
摩挲青石砚,负山良厚颜。
天风几时来,乘之欲西还。
以下是对《题源虚叟庐山行卷》诗句与译文的逐句解析,以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和作品赏析:
- 诗句解读:
- 胸中有庐山:“胸中”指的是诗人的内心世界或精神空间,“有庐山”则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的深刻感受和理解。这里的“庐山”可能象征着诗人的精神寄托或理想之地。
- 笔下有庐山:“笔下”指的是文字或书写,“有庐山”则表达了诗人通过笔墨能够捕捉到庐山的精髓和美。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艺术创作的追求。
- 窗下有庐山:窗户下的景象也成为了诗人眼中的庐山。这表达了诗人在日常生活环境中也能发现美的能力和对自然景观的敏感性。
- 眼中有庐山:通过观察和思考,诗人眼中的庐山超越了外在的自然景物,进入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体验。这表明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和内心世界的丰富表达。
- 译文注释:
- 译文将原文的意思进行了清晰的传达,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 每个诗句都配有必要的关键词注释,如“胸中有庐山”中的“庐山”,提供了关于庐山背景的知识,帮助读者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背景。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庐山的描述,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自然景观的热爱。诗人用“胸中有庐山,笔下有庐山”等句子,表达了他对这一自然景观的深厚情感和艺术表达的追求。
- 评析:
- 诗人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将庐山的美景和自己的感悟融为一体,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思想情感。这种表达方式不仅让读者感受到庐山的美丽,也让读者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 写作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地点等背景信息未在提供的资料中明确指出,但可以推测这是一首反映诗人个人情感和艺术追求的作品,创作于宋代。
《题源虚叟庐山行卷》是一首充满情感和艺术美感的诗作。诗人以“胸中有庐山,笔下有庐山”开头,强调了诗人对庐山的热爱和对艺术表达的追求。通过细致的描绘和深刻的表达,诗人将庐山的美丽和自己的感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思想情感。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和艺术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