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霁莲峰顶,孤禅起石床。
向时机自绝,异域路空长。
啼狖冲寒影,归鸿见断行。
后期无定迹,烟水共茫茫。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语言和写作手法的鉴赏。解答此题时,首先明确每句诗的意思,然后抓住意象的特点来分析其意境,最后根据表达效果及思想情感进行赏析。本诗首联写景,颔联叙事,颈联抒情,尾联点题。颔联是写“送僧”之事,“向时机自绝”,说明僧人在雪霁之后决定离开;“异域路空长”,说明去往异国路途遥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之情。颈联中“啼狖冲寒影”,运用了拟人和借物抒情的手法,将猿啼比作人声,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猿猴受惊的情状,写出了猿猴在严寒中的哀叫,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悲凉之感。尾联以“烟水”二字收束全诗,既照应了题目中“天竺送僧”的情境,又暗示了作者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答案】

译文:

雪后晴空,莲花峰顶白雪皑皑。僧人独坐在山石上,禅心寂然。他与世隔离,不问世事,只

要一尘不染,便可成佛。僧人来到异地他乡,道路漫长,前途未卜。猿猴受惊,叫声凄切。我期待你的归

期,却无定处可依,只能随波逐流,任凭风浪把我推向远方。

注释:

雪后晴空,莲花峰顶白雪皑皑(莲峰,指佛教传说中的莲花宝座)。孤禅起石床:僧人独坐在山石上。石

床——和尚坐禅打坐的地方。向时机自绝:不要世人的世俗之念和纷扰杂事。异域路空长:去往异国之路遥不可

测。啼狖冲寒影:猿猴受惊。狖,一种猛兽。啼狖冲寒,猿猴受惊的叫声。归鸿见断行:归巢的鸿雁见到

断桥。鸿雁南来北往,飞越断桥,故云见断行。后期无定迹:希望友人能早日归来。烟水共茫茫:随风飘荡的

云雾,无边无际。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冬。当时李白在长安,与高适、杜甫相会,三人同游终南山,同宿

于玉真观。玉真观本是道教宫观,李白在这里结识了道友司马承祯。后来,司马承祯引荐李白到天台山学

道。这首诗就是李白从天台山回长安途中所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