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水何秘邃,元化功兮不容易。
坛曾善卷韬龙光,洞亦桃花副麟趾。
仍思昔日吾祖浩浩提纲宗,消息旷断寰宇空。
又闻高大舜让公器,祥瑞却生芦苇丛。
人由境兮冥道德,境有人兮分玉石。
臻禅本自偃殊方,忽向其中诞孤迹。
迢迢海甸来寻我,一十二年同冷坐。
羽翼抟风今是时,拂尽天云乃飞过。

注释:

武陵的山水多么深邃啊,元化功是多么不易啊!

坛上曾经善卷韬光养晦,洞中也桃花盛开辅佐麒麟。

我怀念我祖父浩浩荡荡提纲宗纲,他的智慧旷达贯通了宇宙空间。

又听说高大舜让位给尧,祥瑞却降临在芦苇丛生之地。

人从境中来冥冥地遵循道德,境有人而分,玉石不分。

臻禅本自来自不同的地方,忽然在其中诞生了孤高之迹。

迢迢海甸来寻找我,一十二年都冷坐静思。

羽翼抟风是现在这个时世,拂尽天云才飞得过去。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一位禅师的送别词。诗人以武陵山水、善卷洞和高大舜的故事为背景,表达了对禅师的深深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禅宗的独特见解和理解。

首联“武陵山水何秘邃,元化功兮不容易。”描绘了武陵山山水的深奥与玄妙,强调了元化功的难以企及。这里的”秘邃”和”不容易”都是形容武陵山山水的独特魅力和元化功的伟大。诗人通过对这两个方面的表现,引出了对禅师的深深敬仰和期待。

第二联“坛曾善卷韬龙光,洞亦桃花副麟趾。”则是通过描绘善卷洞和桃花源的场景,进一步展示了禅意的深远和高洁。善卷洞中的龙光和桃花源中的桃花都是禅意的象征,它们都代表着一种超脱物欲的清静和高远。

第三联“仍思昔日吾祖浩浩提纲宗,消息旷断寰宇空。”则进一步表达了对禅师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其开创禅宗宗风的历史功绩的感慨。这里的”提纲宗”和”消息旷断寰宇空”都是形容禅师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力,表达了诗人对禅师深深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第四联“又闻高大舜让公器,祥瑞却生芦苇丛。”则是通过描写历史上的一个故事,进一步展现了禅意的高洁和神秘。高大舜让位的故事和芦苇丛中的祥瑞都是禅意的象征,它们都代表着一种超越世俗的清静和祥和。

第五联“人由境兮冥道德,境有人兮分玉石。”则是通过描绘人的修行过程,进一步表达了禅意的精神境界。这里的”冥道德”和”分玉石”都是形容人的精神境界,表达了诗人对于禅宗精神境界的高度赞扬。

第六联“臻禅本自偃殊方,忽向其中诞孤迹。”则是通过描绘禅师的修行过程,进一步展现了禅意的精神内涵。这里的”臻禅”和”诞孤迹”都是形容禅师的精神境界,表达了诗人对于禅师精神境界的赞美之情。

尾联“迢迢海甸来寻我,一十二年同冷坐。”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禅师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己修行历程的回忆。这里的”迢迢海甸来寻我”和”一十二年同冷坐”都是形容诗人对禅师的深情厚谊,表达了诗人对于禅师深深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武陵山水、善卷洞、高大舜的故事、禅宗的历史和修行过程等元素的描述,展现了禅意的精神境界和历史价值。同时,诗人通过对这些元素的描绘和表达,也传达了自己对禅师的深深敬意和感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