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岩秋日无他作,策杖层层止寥廓。
四顾有谁分野情,一点彤云起深壑。
藓石迟迟略轻踞,逢个衲僧忽骤步。
频唤回头不肯回,及至回兮眉卓竖。
阿喇喇,千里万里横该抹。
咄。

这首诗的作者是元代僧人释了然,全诗共八句,每句都蕴含着深厚的意境和哲理。

首句“山行逢勤禅德”,意为在山中行走时,遇到一位勤奋修行的和尚,这里的“勤禅”指的是修行、修炼,而“德”则是指品德、修养。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修行气息的场景,通过描述一个和尚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修行的向往和敬仰之情。

次句“乳岩秋日无他作”,意味着乳岩寺周围没有其他的杂事或干扰。这里的“乳岩”是地名,而“无他作”则表示这里只有秋天的风景和修行者的身影。这句诗进一步突出了作者对修行环境的向往,以及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

第三句“策杖层层止寥廓”,描述了诗人手持拐杖,在山中行走的情景。这里的“策杖”是行走的工具,而“层叠”则形象地描绘了山路的曲折和复杂。这句诗通过描绘行走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感悟。

第四句“四顾有谁分野情”,则是诗人四处望去,看到有人在耕作的情景。这里的“分野情”指的是农耕生活带来的情感,而“谁人”则询问了是谁在进行这样的劳作。这句诗通过描写农人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注。

第五句“一点彤云起深壑”,描绘了天空中的一朵彤云出现在深谷中的情景。这里的“彤云”指的是红色云霞,而“深壑”则表示山谷深邃。这句诗通过描绘自然界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感慨。

第六句“藓石迟迟略轻踞”,描述了苔藓覆盖的岩石上,有人轻轻坐下休息的样子。这里的“略轻踞”描绘了人物动作的轻盈和悠闲,而“藓石”则点明了地点是在石上。这句诗通过描绘人物和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亲近。

第七句“逢个衲僧忽骤步”,则描绘了遇到一个和尚突然加快步伐的情景。这里的“衲僧”指的是穿着僧袍的人,而“骤步”则表示脚步快速。这句诗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理解和对佛教徒的尊敬。

最后一联“频唤回头不肯回,及至回兮眉卓竖”,描述了诗人不断呼唤某人回头看他,但那个人却始终不回头的场景。这里的“眉卓竖”形象地描绘了人物表情的变化,而“及至回兮”则表示当那个人回头看时,他的表情已经发生了变化。这句诗通过描绘人物的反应,表达了诗人对于执着和坚持的态度以及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最后一句“阿喇喇,千里万里横该抹”,以感叹的语气结束了整首诗。这里的“阿喇喇”是形容声音大的意思,而“横该抹”则是表达出诗人对于某种事物的强烈情感和态度。这句诗虽然没有直接描绘具体的景物或事件,但却通过对声音和情感的描绘,传达出了诗人对于人生、社会和自然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林中的修行者、农人、僧人等人物,以及他们的动作、表情和心理活动,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哲思的画面。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