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请和尚道,虎头生角出荒草。
十洲春尽花凋残,珊瑚树林日杲杲。

【注释】

颂一百则:指《文选》中的《鲁灵光殿赋》、《广成颂》、《仙公卿颂》、《圣主朝朝乐颂》等四十篇。

却请和尚道,虎头生角出荒草:请和尚讲经说法,虎头生角的地方生长着荒草。意思是说佛经的道理是深奥的,非有高深的修养是不能领悟的。

十洲春尽花凋残,珊瑚树林日杲杲:《列子·汤问》云:“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曰瀛洲,其人大举足而至于天,半云半雾半尘埃。”又《海内经》云:“东海之内有方壶、州柳二山。方壶之所以,帝女居之,帝何凭焉。”故《鲁灵光殿赋》中以“方壶”为瀛洲。又,《神仙传》载王远曾得神珠一颗,化为三珠:一曰明月珠,圆大如鸡卵;二曰夜光珠,大如弹丸,光照三十步;三曰明月珠,光色正白。此诗以“珊瑚”、“明珠”比喻佛家之宝,以“日杲杲”形容佛教之光明。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全诗用比兴手法,借咏物写人,托古讽今,寄寓作者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和对佛法的向往之情。

第一句“却请和尚道,虎头生角出荒草”。“道”是说教的意思,这里指佛家讲经说法。“虎头”代指佛家经典。佛经深奥,非高僧大师不能解释,因此需要请和尚来讲经说法。第二句“十洲春尽花凋残”,“十洲”是神话传说中的海外仙境,这里泛指佛经。“花凋残”,喻指佛经被埋没。末两句“珊瑚树、日杲杲”,喻指佛家所传的法宝和佛家的教义。“日杲杲”,形容佛经之光明普照天下。

整首诗通过对佛经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