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宫商调,谁人和一场。
伯牙何所措,此曲旧来长。
《铁锯和三台偈》是一首描绘铁锯舞动、三台相随的生动场景。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诗人简介及创作背景:
- 释慧晖是宋代的一位禅师,他与芙蓉和尚有深厚的交往,两人共同创作了这首四句偈颂。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禅宗的修行方式有关,通过描述铁锯的舞动和三台的配合,展现了禅宗修行中的一种静谧和谐之美。
- 诗句解读:
- 不是宫商调:宫商调指的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五声音阶,这里可能是指铁锯的声响并不是传统的音乐旋律。
- 谁人和一场:这里的“和”可以理解为调和、协调之意。“一场”则可能是指一种表演或修行的过程。这句话可能是在说,这场舞蹈或修行活动是由谁参与,以及它是如何进行的。
- 伯牙何所措:伯牙是古代著名的琴师,这里可能是指这首偈颂的创作者或是其他参与者。“何所措”表示面对这种和谐的场景,他们感到如何应对或处理。
- 此曲旧来长:这里的“此曲”可能是指这首偈颂本身,而“旧来长”表示这首偈颂自古以来就流传久远,被人们传唱。
- 关键词注释:
- “铁锯”:在这里可能是指一种乐器或工具,它的音色独特,能够发出悦耳的声音。
- “三台”:三台可能是指某种形式的舞蹈或修行方式,它们相互配合,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画面。
- “和”:在这里可能有多种含义,既可以表示调和、协调,也可以用来表达和谐、美好的意思。
- “场”:在这里可能是指一个表演或修行的场所,它提供了一个让人们进行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 译文及赏析:
- 译文:不是宫商调,谁人是调和者?伯牙心中无计可施,这曲子自古流传久远。
-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铁锯和三台的描述,展现了一个和谐、美好的修行场景。它不仅体现了禅宗修行的特点,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让人在欣赏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铁锯和三台偈》不仅是一首关于修行的诗,更是一幅展示和谐之美的画卷。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