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佛放光明,助发实相义。
言下合无生,为祥复为瑞。
诸佛放光明,助发实相义。
言下合无生,为祥复为瑞。
注释:
- 释迦牟尼佛等诸佛菩萨,通过他们的智慧和慈悲,能够照亮众生的黑暗,帮助人们了解宇宙的真实面貌。
- “实相”是指事物的本质、真相或真实的面目。诸佛的放光,就是揭示这个真相的过程。
- “无生”是指没有生灭、没有变化的真理。诸佛的智慧,能够帮助我们看到这个事实,从而得到解脱。
- “祥”和”瑞”都是吉祥、好运的意思。诸佛的放光,是吉祥和好运的象征。
诸佛放光明,助发实相义。
言下合无生,为祥复为瑞。
诸佛放光明,助发实相义。
言下合无生,为祥复为瑞。
注释: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逋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的“辩禅人”,指的就是诗人自己,他通过自己的画作来表达对佛道二教的理解和感悟。下面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1. 非幻非真,僧繇难写。 - “非幻非真”意味着这幅画并不是真实的事物,而是一种超脱现实的意境。 - “僧繇难写”则是指这种境界难以用传统绘画技巧表现出来。 2. 貌不惊人,权衡保社。 - “不惊人”指的是画中人物并不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诗句原文: 明明梵音海潮音,青青胜彼世间音。 雨则慧日破诸闇,日则名为观世音。 译文注释: 这首诗通过描绘“雨”与“日”的意象,来象征佛教中的“梵音”和“观世音”。在诗中,“雨则慧日破诸闇”指的是雨水滋润大地,使得光明普照,象征着智慧的启示;“日则名为观世音”则是指阳光普照,如同观世音菩萨般普渡众生。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理解和领悟。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隐喻了佛法的教义
释义:煎茶扫地的事情就像麻一样多,如果掌握了规律就不会有差。打碎了画瓶后回去,才知道那些都是凡人眼中的花。 注释:颂:赞美;古:古代的人或事;十六首:这里泛指诗歌的篇数。麻:麻线,比喻纷乱复杂。如麻理不差:比喻事情繁多而有规律可循。若:如果;归去后:回去之后。始知凡圣眼中花:才明白世上的人都把一些看似平凡的东西看成了神圣之物。 赏析:诗人用“煎茶扫地事如麻”来表达自己对于琐碎繁杂事务的态度
【注释】 法王:指佛陀。依:依止。祖师:佛教语,指释迦牟尼佛。 二臂三头:指佛陀的双肩。转背:回身,转身。伊:代词,他,指佛陀。 端:正。旨:宗旨。瞬:眨眼。 【赏析】 这首诗是颂赞佛陀的。 首句“法王严父是真依”,颂扬佛陀为佛法的化身。“法王”指佛法,“严父”比喻其威严和慈爱,“真依”指佛陀是众生皈依的依归。 第二、三句“二臂三头转背伊”,“二臂”指佛陀的双手,象征慈悲
【译文】: 我刚刚踏入丛林,向你问路来由,你吃粥无过洗钵休。 有意气时添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 【注释】: 丛林:佛教语。指佛门。 乍入:刚进入。 钵:僧人用的容器。 吃粥无过洗钵休:意为吃粥没有过错只是清洗僧器罢了。 意气:豪迈之气。 风流:文雅。 赏析: 《颂古十六首》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的一组诗篇,这组诗共有16篇,每首四句,每首自成一首五言绝句,每篇都以颂扬古人的诗句作为题咏,共六十六句
下面是对《颂古十六首 其七》的逐句释义、诗句和译文的注释,以及末尾的赏析。 1. 诗句释义: - “风头坐断进还难”,描述着一种进退两难的局面,暗示着某种困境或决策的困难。 - “衲子相将不易看”,这里的“衲子”可能是指僧人或者修行者,表达出对这些人群的不易理解和观察。 2. 译文: - 第一句:“在风口浪尖上,进退都很难。” - 第二句:“僧侣们相互跟随也不容易看清。” 3. 关键词注释
【注释】 妙体:佛家语,指佛教中所说的“法身”。如如:指佛法。卷舒:指佛法的展开和收卷。恁么去:指佛家的“般若”之学。草庵:指简陋的僧舍。 【赏析】 此诗为颂古组诗中的第十首,作者在赞美佛家教义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认识。 第一句“妙体本如如”,是说佛家所倡导的“空”的理论,是真正的“妙体”。 第二句“无劳待卷舒”,是指佛家教义的“法身”,是不需要人们去卷舒或收起的。
注释:工巧诸伎艺,头头迸出真祥瑞。 瞥然端坐到家乡,堪笑维摩谈不二。 释义:各种精巧技艺层出不穷,真是吉祥如意的征兆。 突然之间端坐在家中,可笑的是维摩诘谈论的是非二谛。 赏析:这是一首颂古之作。诗人以“颂”为题,对历史上著名的巧匠和能言善辩的辩士分别进行了赞美。首句“工巧诸伎艺,头头迸出真祥瑞”,赞颂了历代工匠的精湛技术与卓越贡献;而第二句“瞥然端坐到家乡,堪笑维摩谈不二”
这首诗的译文是:佛祖不是道亲,我也不是他的亲人。在佛门以外,我殷勤地指陈道理。我的征兆还没有分清,全身都像露水一样。我不知道谁能够理解其中的意旨。 注释解释:颂古:佛教术语,指颂赞古代诸佛的功德;非:不是。道父:佛教术语,指道教徒的父亲。朕兆:佛教术语,指朕的征兆。全体露:全身露。指露水。中人:指内行人
【注释】 颂古十六首 其九: 非风幡动唯心动,犹涉廉纤强指陈。 大地未曾添寸土,不知谁是点头人。 【赏析】 此诗写诗人面对现实,感到困惑、失望和不满之情。全诗语言平实,但蕴含的深意耐人寻味。 “非风幡动唯心动”:风吹幡动,幡不动,风吹幡动,幡也不动。诗人认为,只有自己的心在跳动,才会引起对外界事物的变化。 “犹涉廉纤强指陈”:尽管自己没有实际行动去改变现状,但还是像别人一样批评指责别人。
注释:薄雾的明月像碎玉,清风轻轻拂过,浅种深耕,却难有大功。 二破三横竖算四,四面八方都用不尽。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以月光、清风为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感悟。诗人通过对月亮、清风等自然现象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规律和奥妙。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富有哲理。它让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美,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同时,也让我们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注释】 万里无云,长天一色:意思是万里长空没有一丝云彩,天空一片湛蓝。万里无云,表示天气晴朗;长天一色,表示天空湛蓝。 不落古今:指不受世俗的拘束,不为名利所动。 那该彼此:即“那可相与”,表示相互之间可以交往。 要津把断:指掌握了关键所在。要津,比喻重要的关口或地方,把断,即掌握、控制。 风骨旋生:指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表现出坚定不移的性格。风骨,指人的刚正不阿的品质。旋生,即出现、产生
我们来解读这首诗的意境和关键词。 1. 秋日耀长空:秋天的天空被阳光照耀得格外明亮,“秋”字点明了季节,而“耀长空”形容天空中的光芒四射、辉煌灿烂。 2. 秋江浸虚碧:秋水的蓝色显得非常清澈透明,“虚碧”可能是指水面因光线折射而呈现出的淡绿色或蓝绿色。 3. 伤嗟门外人:诗人似乎在感叹那些在门外徘徊的人,他们可能是迷路了或者在寻找什么,这里的“伤嗟”表达了诗人的担忧与同情。 4. 处处寻弥勒
诗句释义: 灵山顾视,迦叶亲闻。 白藕峰前,卢公契旨。 直饶针芥相投,未免随波逐浪。 俱成胜负,犹涉驱驰。 争似青天为幕,夜月为钩。 卧藤萝下,块石枕头。 踏得故关田地稳,不风流处也风流。 译文: 我在灵山的高处眺望,亲耳聆听迦叶大师的教诲。 在白莲峰前,我领悟了卢公的智慧,明白了其中的深意。 即使针尖和芥子也能相交,但最终还是会随风飘荡。 最终都成为了成败之数,我们仍然在追逐中前行。
注释: 1. 云收天际,雾卷长空:云雾消散,天空变得清晰。 2. 坐立俨然:形容人站立或坐着的样子非常端正。 3. 谁家风月:指谁的家?这里的“谁”可能是指某人或某物,而“风月”则指美好的事物。 4. 这里荐得:这里指某个地方。 5. 早涉崎岖:很早就遇到困难或障碍。 6. 般雪填井:像下雪一样填满了井。 7. 不许夜行刚把火:不允许晚上出行,刚点燃灯火。 8. 直须当道与人看:必须走在正道上
【注释】 1. 偈六十三首:指《大般若经》中的六百三十个偈子。 2. 田中稻子已焦黄:形容稻子成熟了,颜色变黄。 3. 不并常:不是平常的颗粒。 4. 五湖龙象:泛指各地的佛教信徒。 5. 济饥疮:救济饥饿的病苦。 6. 剑为不平离宝匣:比喻正义的力量就像宝剑一样锋利,能破除不正之风。 7. 药因救病出金瓶:比喻良方妙药能够治愈病人的病痛。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