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顾视,迦叶亲闻。
白藕峰前,卢公契旨。
直饶针芥相投,未免随波逐浪。
俱成胜负,犹涉驱驰。
争似青天为幕,夜月为钩。
卧藤萝下,块石枕头。
踏得故关田地稳,不风流处也风流。

诗句释义:

灵山顾视,迦叶亲闻。

白藕峰前,卢公契旨。

直饶针芥相投,未免随波逐浪。

俱成胜负,犹涉驱驰。

争似青天为幕,夜月为钩。

卧藤萝下,块石枕头。

踏得故关田地稳,不风流处也风流。

译文:
我在灵山的高处眺望,亲耳聆听迦叶大师的教诲。
在白莲峰前,我领悟了卢公的智慧,明白了其中的深意。
即使针尖和芥子也能相交,但最终还是会随风飘荡。
最终都成为了成败之数,我们仍然在追逐中前行。
与青天比作帐篷,夜晚的月光作为钓钩。
躺在藤萝之下,就像躺在大石头上一样安稳。
踏遍了故旧的道路,依然可以保持自己的风格。
即使在不风流的地方,我也依然保持着风流的姿态。

赏析:
这首诗是禅宗六祖惠能的《偈六十三首》。惠能是五祖弘忍的弟子,他以“顿悟”的方式开悟了五祖,并继承了五祖衣钵成为禅宗六祖。这首诗体现了惠能的禅学思想,强调内心的觉悟而不是外在的修行。

诗的第一句“灵山顾视,迦叶亲闻”表达了诗人对灵山的仰望和对迦叶大师教诲的聆听。这里的灵山指的是佛教中的灵山净土,是修行者向往的圣地。迦叶是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他的教诲对后世影响深远。

第二句“白藕峰前,卢公契旨”则是指诗人在白莲峰前领悟到了卢公的智慧。这里的白莲峰也是佛教中的著名山峰,象征着纯洁和清净。卢公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个人物或传说中的神仙,他的智慧对诗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接下来的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和人生的思考。即使针芥相投,也难免随波逐浪,最终都是胜负输赢。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世间纷扰的看法,认为修行不应该受到外界的干扰。

最后两句“争似青天为幕,夜月为钩”则是诗人对于修行境界的比喻。他用青天和夜月作为喻体,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宁静致远的境界。这种境界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中,更存在于修行者的心中。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禅意,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歌。它启示我们在修行的道路上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清晰的目标,不受外界干扰,以达到心灵的自由和解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