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身说法,肉眼看物。
在智如愚,大辩如讷。
拈起生簸箕别处舂,推出枕子露眠床,剑刃上事放毫光。

【注释】

法身:佛身。

说法:讲经说法。

在智如愚,大辩(bó)如讷(nè):指在智慧上像愚蠢,在辩论上像沉默寡言。

拈起生簸箕别处舂(chōn):比喻人有才能却不被重视,而那些庸碌无能之辈却受重用。

推出枕子露眠床:比喻人不务正业而只顾安身享乐。

剑刃上事放毫光:比喻人在危险时不顾个人安危去救助别人。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颂古五十七首》中的第三十二则。全诗通过赞美古代智者的行为和品质,表达了作者对道德高尚者的敬仰之情。

“法身说法,肉眼看物。”这一句表达了佛法高深莫测、广大无边的特点。法身,即佛陀的本相,是一种超越世俗的智慧和境界;而“说法”则是佛法的传播方式,意味着通过言教来引导众生走向觉悟。然而,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只能看到事物的表象,而无法理解其中的本质和真相。因此,这句话强调了佛法的深邃和广大,以及普通人所无法达到的境界。

“在智如愚,大辩如讷。”这一句赞美了那些具有高深智慧而又表现得极为平凡的人。他们表面上看似无知无识,但实际上内心充满了智慧和见识。这种智慧不是通过炫耀或夸耀自己的能力来表现的,而是通过默默无闻、谦虚谨慎的态度来体现的。同时,“大辩”在这里指的是擅长辩论或善于言辞的人。他们虽然善于言辞,但并不会因此而显得自大或骄傲。相反,他们能够保持谦虚和低调,与人为善、和睦相处。

“拈起生簸箕别处舂,推出枕子露眠床。”这两句则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一种是勤劳努力、奋发向上的生活态度;另一种则是懒惰散漫、无所事事的生活状态。这两种生活方式之间的差别显而易见。勤劳努力的人会不断地追求进步和发展,他们会珍惜时间和机会,努力工作和学习,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而懒惰散漫的人则会沉溺于安逸享乐之中,他们不愿意付出努力和汗水,总是依赖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剑刃上事放毫光。”这一句则强调了道德勇气的重要性。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一个人应该勇敢地站出来,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行动去维护正义和秩序。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英勇的战斗之中,更体现在日常行为和决策中。一个具有高尚品德和坚定信念的人,会在关键时刻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为他人争取利益和保护正义。

这首诗通过赞美古代智者的行为和品质,表达了作者对道德高尚者的敬仰之情。它提醒我们要具备高度的智慧、谦逊的品质和勇敢的精神,以便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够坚守原则和维护正义。同时,它也鼓励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