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水泛船,随泥作佛。
船行佛成,水泥不物。
有拄杖兮与拄杖,船中轻荡桨。
无拄杖兮夺拄杖,佛面巧出相。
好手芭蕉眼不开,塞壑填沟何处来。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 趁水泛船,随泥作佛。
- “趁水泛船”表示船在水中行驶,“随泥作佛”则意味着船体像佛像一样被泥巴覆盖。
- 船行佛成,水泥不物。
- 当船舶在水上行驶时,就像佛像一般,而船体上的泥巴则像是佛像的身体,形成了一种奇特的景象。这种景象让人感到新奇有趣。
- 有拄杖兮与拄杖,船中轻荡桨。
- 这里描述了船上的乘客正在使用船桨,而船桨的手柄就像是一根拄杖,使得他们能够更加轻松地控制船的方向。
- 无拄杖兮夺拄杖,佛面巧出相。
- 当船桨没有使用时,乘客们开始用手来控制方向,这时他们的手指就像是一尊佛像,展现出了独特的形象。
- 好手芭蕉眼不开,塞壑填沟何处来。
- 这个句子表达了对乘客们的赞叹之情。他们如同芭蕉叶一样,虽然紧闭着眼睛,但却能精准地控制船只的方向。这种能力来自于他们对船的熟悉和掌握,就如同他们在塞壑填沟般艰难的环境中找到了前进的道路。
赏析:这首诗以船为载体,巧妙地描绘了船在水中行驶的场景。通过“趁水泛船,随泥作佛”等诗句,诗人将船与佛像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奇特的艺术效果。诗中的乘客们用船桨、拄杖等方式控制船只方向,表现出了他们对船的熟练操控能力。而最后一句“好手芭蕉眼不开,塞壑填沟何处来”,则赞美了乘客们的智慧和勇气,他们在困难的环境中依然能够找到前进的道路,展现出了非凡的能力。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内涵,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