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观音开正面,官不容针通一线。
鼠拽葫芦有底忙,鬼争漆桶无人颂。
注释:大观音菩萨在开示佛法,不接纳任何事物;老鼠拽葫芦有底忙,鬼争漆桶无人颂。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寓言诗,通过描绘老鼠和鬼的争斗,表达了世间万物都在互相争斗、互相争夺利益的思想。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鼠和鬼之间的激烈斗争,让人感到既生动又有趣。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即人们在争斗中失去了自我,忘记了慈悲与宽容。
大悲观音开正面,官不容针通一线。
鼠拽葫芦有底忙,鬼争漆桶无人颂。
注释:大观音菩萨在开示佛法,不接纳任何事物;老鼠拽葫芦有底忙,鬼争漆桶无人颂。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寓言诗,通过描绘老鼠和鬼的争斗,表达了世间万物都在互相争斗、互相争夺利益的思想。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鼠和鬼之间的激烈斗争,让人感到既生动又有趣。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即人们在争斗中失去了自我,忘记了慈悲与宽容。
【注释】: 自赞:自我赞美。 即真非真,是相非相:既是真的又不是真的。这是佛家禅宗所倡导的“不立文字”的思想。即真非真,是指事物的本相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是相非相,是指在认识事物时不应拘泥于表面现象,而应深入其本质。 龟毛拂子,兔角拄杖:用动物的毛发制成的拂子和用兔角制成的手杖。这象征着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以自然之物为伴,以清净之心对待万物。 自歌自舞,独吹独唱:独自歌唱
【注释】 ①颂古:即咏古,吟诵古人的事迹。②其十五:指《颂古二十首》之第十八,此诗写诗人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思考。③门外:指诗人的住所门前。④争实:谁真实。⑤倾:倾倒,倾心。⑥相知:相识。⑦不相识:彼此不相知。⑧“平生”四句:诗人感叹自己一生坦荡无私,却常被人误解。⑨“万般”二句:诗人感慨自己虽然有千言万语要倾诉,可又有谁能听懂?⑩虚情:空有感情而无人理解。①真意:真诚的心志。②世途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以华木瓜、马簸箕、铁钉、木札等事物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 “自赞 其一”是全诗的第一句,诗人通过自我评价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理解。他认为,人生就像是一个三川和两浙一样复杂多变,需要自己去面对和解决。 “肩担华木瓜重担,肚束马簸箕三篾。”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人生路上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他肩上承担着沉重的压力,肚子里束缚着各种琐事和责任
【注释】 颂古二十首 其十七 闻声见色非闻见,见色闻声是见闻。 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 【赏析】 这首诗以“颂古”为题,赞颂佛祖的功德,颂扬佛法的无边广大。诗中以问答的形式展开论述,用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深奥的道理。 首句“闻声见色非闻见”,意为听到声音和看到颜色并非真正听见、看见,而是有所感知。这表达了对世俗认识的批判,指出人们对世界的认识都是片面的、表面的。 次句“见色闻声是见闻”
注释: 闻(听):听见。刬除:削去,清除。露布葛藤:比喻无用的东西,像露布上的葛藤一样。不用之乎者也:指不必用《诗经》中的“之”、“乎”、“者”、“也”等字。饶君句下精通:意思是说即使您对诗句理解得很透彻,也不能乱改。未免:不能,不可以。唤驴作马:把人当作驴来驱使。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针对当时文坛的不良现象而发的议论。作者认为,诗歌创作应当以真情实感为主,不要刻意追求形式上的变化,不要滥用典故
闻丙丁童子来求火,南方丙丁又属火。 按剑宗师奈若何,是君心下意不过。 注释:听说有个叫丙丁的孩童来求火,而南方的丙丁又和火有关。面对这种情况,宗师又能拿他怎么办呢
【注释】: 闻:听说,听见。三脚驴子:一种两头有蹄的怪胎骡。弄蹄行:即弄蹄而走,指骡子在泥泞的土地上行走。两浙江南:指江南地区,泛指南方。秋复热:指秋季气候仍然炎热。西北风霜:指西北风吹来的寒冷。怯:畏,畏惧。早寒:早春时节的寒意。闭门愁见:关着门却见到。杨花落:柳絮飘飞。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南方听到骡子弄蹄而行的情景,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前两句写骡子的怪异行为和江南的炎热气候
诗句解释: 六门:泛指家中的各个角落,包括客厅、卧室、厨房等。晓夜:无论白天黑夜。家贼难防:指家庭内部的小问题,难以防备和解决。事可伤:事情可能带来伤害或遗憾。识得:理解,知道。家亲恩爱断:因为家庭内部的矛盾,亲情变得疏远。更无一物献尊堂:家里没有任何物品可以献给尊贵的长辈作为礼物。 译文: 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家中的各个角落都可以自由开放,但家庭的琐事难以防范,可能会带来一些遗憾
【注释】: 清净本然遍法界,山河大地即皆现 清净:清净无为。法界:佛家语,指整个宇宙或世界。 山河大地即皆显:一切自然景象都显现出来了。 性觉必明认影明,眼耳便随声色转 性觉:本性的觉醒。 识:认识。 影明:影子明亮。 转:转向。 赏析: 这是一首颂扬佛性觉醒、自然显现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山河大地的景象,表达了对佛性的理解和领悟,以及对人类感官的超越。 首句“清净本然遍法界,山河大地即皆现”
【注释】将谓:将认为,以为。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更有:还有。更:再。易得:容易得到。好:美好。共住:共同生活。难:难。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世间众生的感慨之词。作者认为,世上的一切众生,都存在着苦难。而人们往往容易看到别人的苦处,却看不到自己也有同样的苦处,这是多么地令人悲哀啊
【注释】 ①颂古:佛教禅宗公案之一,是颂扬禅门祖师的言行和典故。十六颂为颂古之第十八则,此诗以“一喝”为主题。 ②四禅天:即四种禅定的境界,包括无想、无想处、非想非非想等。 ③朝阳:指日光,这里指太阳。 ④夜月:指月光。 【赏析】 这是一首颂古诗,以“一喝”为主题,颂扬了临济义玄禅师。 首句“一喝喝上四禅天”,说的是临济义玄禅师用一喝将人导入禅境。他一喝,便使人进入四禅天的境地。禅宗讲究顿悟
颂古 其十五 大唐境内无禅师,礼拜归堂更不疑。堪笑河阳新妇子,不如临济小厮儿。 注释:在唐代,国内并没有禅宗高僧,信徒们到寺庙礼拜时也不会产生疑虑。令人可笑的是,那些像河阳新妇一样的信徒,还不如临济寺的小和尚。 赏析:这首诗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当时佛教禅宗盛行而其他宗教被轻视的现象的讽刺。作者通过对比“临济小厮儿”与“河阳新妇子”的形象,揭示了人们对宗教的不同态度和信仰的差异。同时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心不是佛,智不是道。 - 注释: 这句话意味着一个人如果心中缺乏对佛法的虔诚和智慧,那么他也无法真正达到佛的境界。这里的“佛”和“道”分别代表着佛教中的觉悟和道家的修养。 2. 青山白云,落花芳草。 - 注释: 描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青山、白云、落花和芳草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宁静的画面。 3. 若是灵利阿师,终不回头转脑。 - 注释: 如果是一个灵利且悟性高的人
【注释】 颂:古代一种有韵的诗歌体裁。古时称歌颂功德的诗文为“颂”。其十八:指《颂德歌》中的第18首,内容是关于石勒的赞歌。《颂德歌》共有18篇,这是其中的第十八篇。第三机:古代军阵中的一种战术,即在两翼各置一木制的三足机,用以诱敌深入,然后以强弩齐发。阵阵:多次,接连不断。开旗:展开军旗。不展旗:不展开军旗。石火光中分胜负:石勒在战斗中用火烧敌军,火光之中分辨出敌人的胜败。倒骑铁马
注释: 面门出入见还难,无位真人只尺间。 去路一身轻似叶,高名千古重如山。 释义: 进出门户如同面对困难,没有地位的真人只能在狭小的空间里生活。 离去的道路如同轻盈的叶子一样轻松,崇高的名誉却像高山一样沉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无位真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首句“面门出入见还难”,形象地描绘了这位无位真人面对生活的困境和挑战时的无奈与艰辛。接着,诗人以“无位真人只尺间”为线索
颂古 其二十 洗脚处更不安排,侧聆时非是啖啄。 赵州临济二老人,相见何曾不注脚。 注释 - 洗脚处:指佛教中清净修行之地,用以比喻修行人的生活环境或心态。 - 侧聆:侧耳倾听或仔细聆听。 - 啖啄:食物的吃食。 - 赵州和临济:分别是唐代禅宗大师赵州从稔和临济义玄的尊称。 - 注脚:在文章中对某个问题或观点进行解释、说明,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注解。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