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脚处更不安排,侧聆时非是啖啄。
赵州临济二老人,相见何曾不注脚。
颂古 其二十
洗脚处更不安排,侧聆时非是啖啄。
赵州临济二老人,相见何曾不注脚。
注释
- 洗脚处:指佛教中清净修行之地,用以比喻修行人的生活环境或心态。
- 侧聆:侧耳倾听或仔细聆听。
- 啖啄:食物的吃食。
- 赵州和临济:分别是唐代禅宗大师赵州从稔和临济义玄的尊称。
- 注脚:在文章中对某个问题或观点进行解释、说明,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注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两位禅宗大师的日常生活和教学方式的简朴与直接。首句“洗脚处更不安排”表达了他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不高,更注重精神层面的净化和提升。次句“侧聆时非是啖啄”则揭示了他们倾听佛法的方式,不是通过世俗的言语,而是用心去感受和领悟。这种修行方式体现了禅宗的直接性和实用性,鼓励人们通过实际体验来理解和接受佛法的智慧。
赵州和尚以其简洁明了的教导著称,他的弟子临济也继承了这一特点。诗中的“赵州临济二老人,相见何曾不注脚”意味着这两位老师每次见面,都会用简单的语言和方法来指导对方,确保他们能够深入理解佛法的本质。这种教学方式强调了佛法的直接和具体,让弟子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
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禅宗文化的核心在于其对简单、直接生活方式的追求。它不仅是一种宗教修行方式,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在现代社会,这样的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提醒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忘寻找内心的平和与智慧,通过实际行动而非空洞的理论来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