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头打领无添减,腋下剜襟有短长。
大庾岭头一尊佛,疏山两度放毫光。
【注释】
袖头:衣袖。领:衣领。腋下:衣襟的下部,即衣襟的两角。大庾岭:古地名,在今广东境内。疏山:指山峰稀疏。毫光:指佛光。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写袈裟的袖子、领子、衣襟来写佛像的庄严,用“大庾岭”和“疏山”两个地名来形容佛像的威严和神秘,表现了作者对佛教的信仰和敬仰。
首句写袈裟的袖头,说袖头打领无添减。意思是说袈裟的袖子宽大得无法增减。这句中,“袖头”“打领”“无添减”三个词语连用,形象地写出了袈裟袖子的宽松,突出了佛像的庄严。第二句写袈裟的衣领,说腋下剜襟有短长。这句话中的“腋下”、“剜襟”、“有短长”三个字,生动细致地勾勒出袈裟衣领的形状,突出了佛像的庄严肃穆。第三句写佛像在大庾岭上,说大庾岭头一尊佛。这句话中的“一尊佛”,既写出了佛像的宏伟,又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的敬仰。第四句写佛像在疏山之间,说疏山两度放毫光。“疏山两度放毫光”一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佛像比作“两度放毫光”的光源,形象地描绘出佛像的威严与神圣。整首诗以描写佛像的外形为主要目的,同时也通过描写佛像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心境。